**俄语组**
2024年9月26日下午15:30,我院俄语系讲师马洛丹博士作了题为“文化巢与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地方路径”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余芳博士主持,顾俊玲博士、张玉伟博士、李亘博士、陈胜男博士参与讨论。俄语系其余教师出席论坛。
马洛丹博士首先介绍了文化巢的概念。“文化巢”(Сulture nest/Культурное гнездо)是20世纪20年代俄苏地方文化成果丰硕、地方历史和文化学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一概念最初由俄苏文艺学家尼古拉·皮克萨诺夫(Н.К. Пиксанов)在论著《俄罗斯文学的两个世纪》和《区域文化巢》当中加以阐释。但由于其重要性,“文化巢”很快成为对俄罗斯民族文化在地方体现的这一现象的命名,也是区域研究中描述省域精神文化最便捷的方式之一。皮克萨诺夫所确定的地理位置、地区历史、经济发展、文化现象、杰出人物等因素成为思考省域发展、建构省域模式的一个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与地方主义博弈的背景下,为了深度理解地方文化的发展,不少俄罗斯学者进一步丰富“文化巢”的概念,对“文化巢”的特征,“文化巢”的发展演变以及“文化巢”的分类进行了新的阐释。
最后,马洛丹博士介绍了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地方路径通常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将省域文学视为俄罗斯文学的子系统,以类型学和比较文学的方法考察省域文学;二是以结构符号学的方法,将省域文学视为一个超文本,在此基础上,省域文学被认为是某一地理空间上固定的、被赋予该地方地理文化创意的一个表征。
在讨论环节,俄语系教师对俄罗斯地方文学的特色、中俄地方文学的异同点等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文字、图片:马洛丹)
**理论语言学组**
2024年9月26日下午15:10,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青年博士论坛第67期系列活动(理论语言学组)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活动以王鸿策博士主讲题为“身份话语建构的社会认知动因”的报告会形式开展。郑州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理论语言学组成员与会聆听并参与讨论。
报告伊始,王鸿策博士基于社会认知语言学核心观点,首先介绍研究背景,提出本研究的三个研究问题,进而从“what”“how”“why”三个层面详细探讨了自我身份的话语表征形式、自我身份的话语建构方式及社会认知对自我身份话语建构的影响方式。
在与谈环节,韩艳方博士提出话语为人们了解社会认知功能提供了一个桥梁,不同层面上的社会认知因素对自我身份话语的建构均具有指导作用及影响,王博士将社会认知理论运用于话语建构分析中,深入探讨话语建构背后的动因,为身份话语建构提供新的解释工具。
张淑华博士认为,王博士的研究涉及了人与人之间话语身份及人与机器之间话语身份的比较,非常具有启发性。并提出以该研究中提出的多种分类体系为基础,可以尝试建构一套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框架,如结合自我身份表征的三种方式,从词汇方式、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三个角度建立量化标注体系,通过具体数据来展现各类身份标记的分布倾向以及探索新发现。
帖伊博士认为,王博士的研究通过对“自我”的聚焦,提升了“自我身份”在话语建构研究中的关注度,对自我身份类型提供了分类标准及理论支撑,未来可进一步丰富语料,并适当进行语料分类,以期得到一些规律性的成果,将有助于系统构建一个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身份话语建构模型。
最后,此次论坛活动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字、图片:帖伊)
**应用语言学组**
2024年9月29日下午4:30,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青年博士论坛第67期系列活动(应用语言学——认知翻译组)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活动以王艺臻博士主讲题为“基于眼动追踪与键盘记录的综合写作过程研究”的报告会以及各位与会老师加以探讨的形式开展。
王艺臻博士首先对过往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进行阐述,过往研究集中于英语水平、文本类型对综合写作过程的影响;但未纳入工作记忆对综合写作过程作为变量的影响,也未进行培训前后的纵向比较,这也构成了本研究最大创新点。
本研究拟采用我国某专业英语考试写作材料为研究素材,选取我院及我校英语和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40名左右,对他们的英语水平进行前测;对它们的工作记忆容量进行测试,策略培训为单独的教师课堂培训。
该次会议对接下来该研究的推进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具体来说,王艺臻老师负责整个眼动实验的过程的统领工作;金慧媛老师负责写作素材选取、学生策略培训、辅助数据分析等工作,李洁和刘磊老师首先作为被试,进行初步实验测试,通过初步测试后,两位老师统筹每次实验具体操作的过程。
在确定清楚每位老师的具体职责之后,小组四位成员与我系韩艳方老师、尚亚博老师一同前往我院的眼动实验室,对该实验的前期工作做了扎实的准备。准备工作确定了TranslogII和眼动设备的链接工作,眼动校准、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具体事宜,为后续的进一步实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文字、图片:刘磊,金慧媛)
**话语分析组**
2024年9月26日下午15点30分, 我院青年博士论坛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组在第三会议室举行了研讨会。本次活动由田华静博士主讲,我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博士教师参与讨论。
田华静博士的报告主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前沿趋势》。本场报告以人工智能(AI)时代人机交流为背景,通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SFL)的国际研究论文和著作进行搜集分析,从前沿动态、发展趋势、研究展望等方面系统梳理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国际发展动态,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最后,田老师指出AI时代对人际(机)交流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握意义运动是一项核心任务。以意义研究为己任,以话语分析为目标的SFL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与谈环节,张庆彬副教授、陈令君副教授,宋璐博士、姚源源博士围绕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与田华静博士进行了交流。姚源源老师提到,自己做批评话语分析一直采取的是质性研究,正在结合数字人文视角学习量性分析,田老师的讲解为自己研究方法的转向带来了很大启发;张庆彬老师也就研究方法发表意见,他提到做话语分析最重要的是获取大量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揭示语言背后的东西,是个辛苦但有价值的过程,而目前我们学生包括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局限于语篇分析,不能真正发挥自身研究的应用价值。最后,张老师提到,做话语分析应该迈开“理论”和“市场”两条腿,适当对接市场,把我们的成果转换为真正能发挥作用的语言,真正影响一个领域,得到了在座老师的一致认可。
(文字、图片:姚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