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上午10时,应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和郑州大学俄罗斯语文研究中心的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吴晓都教授在我院1209室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世界文学语境下普希金《茨冈人》书写动因考释”的精彩报告。报告由俄语系主任顾俊玲主持。
吴教授综合了自歌德观念以来的世界文学理论,总结出了成为“世界文学”经典作品至少应满足的四个条件。接着,他将普希金的叙事长诗《茨冈人》置于世界文学理念的语境中进行观照,以此论证《茨冈人》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合理性。吴教授认为《茨冈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经典,原因有四:首先,它聚焦了欧洲乃至俄国文学史上相同或相似的文学母题——吉普赛主题;其次,作品中融合了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的文学传统,体现了文明互鉴的深远意义;再者,《茨冈人》在法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翻译和传播,实现了跨国界与跨文化的“流通”;最后,该作品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梅里美、勃兰兑斯、卢卡奇等文学史家和文学理论家纳入经典评价视野,这一认可无疑为其作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地位增添了重要砝码。综上所述,《茨冈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学”经典。
有关《茨冈人》创作的动因,吴教授首先从普希金在比萨拉比亚同茨冈人漂泊流浪的经历出发,得出诗人亲身体验茨冈人生活从而激发其创作欲望。此外,比萨拉比亚贵族家中的煽情歌谣以其强大的叙事张力给流放中的普希金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敏感且想象力丰富的诗人的创作热情。同时,《茨冈人》创作也反映出诗人的精神危机和创作上的转折,他深刻反思了欧洲浪漫主义,写出了浪漫主义主人公回归自然寻求幸福幻想之破灭。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还以自己的被放逐类比奥维德的遭遇,将茨冈人故事书写与奥维德故事重述结合,客观上增加了作品的世界文学的经典内涵。最后,不可忽视的是西班牙和俄国文学传统中相关题材的吸引及其启发,如塞万提斯的《吉普赛少女》和杰尔查文的抒情诗《茨冈人的舞蹈》。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俄语系主任顾俊玲对此次学术讲座进行了评议。顾主任谈到此次讲座让人受益颇多,带给师生许多启发与思考。在座师生还就拉季舍夫作品对普希金创作的影响、《茨冈人》与世界文学里的“围城”现象等相关问题积极提问,并得到了吴教授详细耐心的解答。此次讲座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字、图片: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