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研究生党员立足专业,依托所学,引领示范,服务奉献,11月24日晚上,我院研究生党支部举行了“外语讲好中国故事,郑大传播好中国声音”主题党日活动。郑州大学生态翻译学研究院院长、我院终身教授胡庚申教授,院党委副书记李正光,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莉教授以及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及全体研究生党员参加了活动。
李正光致辞。他表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展现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论述。作为外语人,要树立文化自信,继承优秀传统,感受时代脉搏,开阔全球视野,提升专业能力,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胡庚申教授以48年前从郑大出发、到林县红旗渠“开门办学”的经历引入,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自己身为郑大外语人,以郑大学者的名义在国际上“创建口译评价模型”“创立‘国交’语用体系”“创导生态译学体系”“创设学苑社学派”等“四大创新实绩”,现身说法地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学术故事和传播中国学术声音的。在此基础上,胡庚申分享了“九条心得体会”,勉励与会的学子们要注重知识积累,发掘典型事例,增强讲述底气,依托原创成果,主动对外传播交流;同时,在传播交流中还需注意,既要坚定中国立场,传播中国声音,广开宣介渠道,勇于辨析展讲,又要做到以理据实,精准表达,区别不同对象,讲求方式方法,注重讲述效果。总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敢讲、善讲、有故事讲。
张莉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讲述中国故事主要体现在中国故事的对外阐释和中国学者在西方故事阐释时所持的立场两个方面。当培养批判性思维,精读外国文学原著,结合历史文化语境,坚持问题意识导向,进行综合理解考量,形成全面客观判断;需规避人云亦云,断章取义,先入为主的做法,警惕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僵化解读,破除学术迷信、学术自卑、学术盲从思想,明确价值判断的语境及前提,形成客观、全面、公允的判断;要坚定作为中国学者的立场和目标,立意高远,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养分:既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又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笃行不怠;应深入学习中国文学,深切体悟中国文化,深刻感知中国文明,打牢基础,甄别价值,培养心智,挖掘本源特色,形成比较视野,发挥桥梁作用。
院党建联络员张瑞宇领誓,全体研究生党员宣誓:
“我宣誓:
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是担当。坚定中国立场,开阔全球视野。立足专业,依托所学。由文学之镜环顾世界,博采众长;借语言之钥通过高墙,宣介传播;以翻译之桥飞架中外,互通共享。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谱写青春向上的奋斗华章。”
报告会结束后,研究生党支部继续开展了党日活动。通过集体学习二十大报告和习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论述,观看专题片《根脉——红旗渠精神》,参观云上红旗渠纪念馆,开展“‘译’起畅游红旗渠”翻译活动,“翻译河南”工程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探寻推动优秀中原文化“走出去”,将“讲好中国故事”融入日常,落实于行动的方案。
2021级博士研究生楚聪深有所感:“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其次,我们要在坚持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前提下,尊重外来文化,照顾外国人的叙事方式和思维习惯,使得我们讲述的中国故事的起承转合;最后,讲中国故事当然要充分发挥外语人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准确凝练的辞藻、逻辑情感兼具的话语讲催人奋进的精神故事。”
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瑞宇表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意义重大。应通过个人研学,提升自身能力;朋辈助学,发挥引领效力;平台促学,激发讲述活力;支部互学,凝聚阐释合力,助力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树立与熠熠。”
2021级硕士研究生代晶晶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当无愧于青春、时代和民族,应不忘初心,紧跟时代的步伐,紧随国家战略所需,在未来以所学报效祖国。我会努力以语为媒,以文载道,发挥专业优势,将中华文化更好地带给世界。”
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璇说道:“在观看了《红旗渠精神》纪录片后,我感到特别震撼:在党的领导下,一锤一钎,两只手,十个春秋,打造出了林县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纪念丰碑,也为全国人民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当前齐心战疫的背景下,我们更应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养分。”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多元,内容丰富,是我院探索将学术分享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以所学促实践的路径,激励了学院广大研究生党员发挥专业特长及优势,不负外语人的光荣使命,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