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20年建设报告


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自2020年1月召开第三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以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紧紧围绕创建高水平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的目标,坚持内涵发展,对标一流,提高站位,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全院师生员工同心协力,团结奋进,扎实工作,积极奉献,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三届一次教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1.着眼实际,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校党委的工作部署和学院的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在学校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初心使命四问”是学校主题教育中的一个规定动作,要求党员同志对“入党初心是什么、党员使命担什么、对照先进差什么、立足本职做什么”进行回答和思考。院党委结合工作实际,特追加提出四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让每一位党员同志检视回答,收到良好的效果。校巡回指导组对我院的主题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跟踪了解,对取得的成果给与了充分肯定。

2.加强理论学习,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一丝不苟。9月24日,河南省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于向东教授来院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学习辅导报告;11月26日,院党委邀请学校研工部李旭东部长来院为师生进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一年来,我院及时学习传达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来校视察讲话等重要精神,及时学习传达贯彻校党委和行政的重要工作部署,做到上传下达,促进师生思想与党中央、省委和校党委同频共振。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课程思政工作成绩显著。院党委强化党建主体责任意识,坚持党委会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学院建设发展的大事要事实行集体研究和决策。针对学院学术报告多的情况,专门专题学习了学校关于加强报告会论坛等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细则,对有关程序和把关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线上授课的实际情况,广大教师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探索专业课与思政的有机结合,效果斐然。

4.发挥党员作用,团结一心,抗击疫情。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来的突然,院党委坚决执行上级和学校的各项规定,有条不紊地部署各项防控工作。在学院防控一线,从防疫物资采购、24小时值班、定时消毒,到每天统计报表、人员联络,所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全部由党员同志完成,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学院领导靠前指挥,亲自带班。在上半年,所有的工作通过网络会议进行布置,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活动、各系部室教研活动等都在线上正常进行。同志们团结一心,互帮互学,共克时艰,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5.对照警示案例,开展以案促改工作。8月份,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我院制定了集中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把警示教育融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把发生在身边的反面典型与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相结合,提高警示教育的实效性。

学院领导班子对照本单位和本职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纷纷表示要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既要重视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又要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扎紧制度笼子,堵塞管理漏洞,防止同类问题出现在本单位和本人身上,坚决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各教工党支部先后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通过警示案例、警示剖析、警示忏悔、警示评点四个板块,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鉴、吸取教训、加强学习、遵纪守法,营造争做贡献绝不添乱的良好氛围。在以案促改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对照10起违纪违法案件,结合学院实际,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管党治党责任、思想政治、规范权力运行五个方面进行查摆剖析,认真开展以案促改工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在学院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持续推进“人才强院”工程,围绕学科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师资队结构,提升队伍的整体实力。

在高层次人才工作方面,聘任张维为教授担任学科讲席教授;续聘胡庚申教授为学科特聘教授,并授予学院“终身教授”荣誉称号;葛继勇教授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并从学科骨干特聘教授提升为学科方向带头人;聘任杨玮斌译审为特聘研究员。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实力得到增强。

在优秀博士生引进方面,组织教授委员会对32名求职博士进行了面试,傅冰、姚源源、李星、王露阳、马洛丹等5名博士已经上岗工作;同时,学院考核通过的6名博士的引进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在外籍博士招聘方面,学院考核并通过了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3名博士(明冠培、雷克斯、辛加图林)。由于受疫情影响,引进工作仍在推动之中。

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3位教师(杜小红、张建国、牛桂玲)晋升教授,4位教师晋升副教授(岳国法、顾俊玲、尹岩松、寇平)。

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对拔尖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引领;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修访学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2020年我院共有9位教师(高晓玲、韩新红、王郑菊、李文竞、李静、丁萌、何婷、龚乐宁、李珩)到国外高校进修访学;2名教师获批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张晓青、夏莉)。5位教师(张燕燕、于艳平、龚乐宁、李晓静、李洁)在校内外攻读博士学位;5位博士(周雪松、李文竞、李丽、时晓、帖伊)在校内外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科研工作。

(三)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院按照“对标一流、强化内涵、打造特色、提升地位”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学科内涵建设。

1.探索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立足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国别与区域研究等5个方向领域,围绕外事外交话语研究、生态翻译学、认知语言学、英美文学、国别研究等,从学科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方面,加强语种之间的协作,努力打造学科方向特色,建立博士生联合培养机制,加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

2.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学院认真扎实开展评建工作,完成了校内评估,目前正组织专门力量,全力以赴准备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力争学科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3.凸显翻译学优势特色学科。进一步凝练“翻译学”特色学科方向,在外事外交翻译、生态翻译学、中原文化翻译、科技(专利)翻译的基础上,新增了河南省公共政策翻译方向。

4.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启动了博士后培养工作,构建了外国语言文学本、硕、博与博士后为一体的完备的学科体系。

5.探讨学科融合与转型发展。积极推动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启动了相关学科方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考察、引进与培养工作。

学院的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在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上,我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由前25%上升至前20%。

(四)科学研究工作取得新突破

为了推动学院科研工作上台阶,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督促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1.确立目标,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学院大力推进“科研兴院”工程,贯彻“以科研项目为牵引全面带动科研工作、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全面提升科研影响”的发展思路,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和对科研项目的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科研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汇集力量,加强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在河南省委外办和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了“河南省中原文化与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与“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有序推进,在国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年度评估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批郑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青年科研团队1个(张莉)。

3.围绕重点,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金慧媛),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牛桂玲、胡光全、李文竞),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钱建成、牛桂玲、张莉、周雪松、岳国法、王艳玲、杜小红、陈令君、金慧媛、蔡茗、帖伊);发表CSSC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11篇(杨明星4篇,胡庚申3篇,李雪、王森、李文竞、朴仙灵各1篇),其中A类权威期刊论文3篇(胡庚申2篇,杨明星1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7部(胡庚申、钱建成、张建国、张庆彬、李丽、尹岩松、顾俊玲);获得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胡庚申、张莉、周雪松、张庆彬、马蕾)。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加强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阔师生的学术视野,扩大学院的学术影响。邀请24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了36多场线上和线下学术讲座,主办了“亚洲文明互鉴与区域关系建构”研究课题论证会、“第二届河南省高校日语专业负责人圆桌会议”、“全省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语规范研制项目专家组会议”、“河南省第二届德语专业教学研讨会”等多场高端学术会议,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组织我院青年博士教师及博士生定期举办多场青年博士论坛活动。

(五)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

1.本科教学工作

学院坚决贯彻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英语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学院专业建设的新突破;日语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并被学校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课程建设成绩斐然。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曾利娟);3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曾利娟老师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混合》、索成秀老师的《英语语音语调课程》、曾利娟老师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线上》);4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 (曾利娟老师的《大学英语读写Ⅳ》,一等奖;杜小红老师的《英语语法》,一等奖;赵丹的《大学英语听说》,二等奖;袁燕萍老师的《俄语语言与文化》,二等奖);10门课程被评为郑州大学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曾利娟、张新、常瑞、韩俊平、赵丹、袁燕萍、杜小红、张庆彬、张燕燕、陈嫄);7门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立项,其中线上一流课程4门(刘永杰、丁萌、韩俊平、杜小红),线下一流课程3门(于艳平、索成秀、张留斗);2门课程入选郑州大学通识课程(刘永杰、韩俊平);7门课程获得郑州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立项(于艳平、穆念伟、宋根成、李珩、寇平、张雯、帖伊)。

教学改革项目喜获丰收。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杨忠仁);获批郑州大学“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钱建成、刘永杰、王艳玲),一般项目2项(曾利娟、穆念伟);获批外研社“金课”横向项目23项(郝素玲、陈嫄、刘永杰、杜小红、高诺丽、李文竞、张璐、宋根成、王艳玲、徐晓芳、李洁、李雪、卢慧、牛桂玲、宋鹏、索成秀、余芳、张庆彬、张瑞、韩俊平、张燕燕、杨玉峰、袁燕萍)

教学获奖硕果累累。曾利娟老师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在2020年郑州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教授组二等奖;李洁、王凤华老师获得青年组文科类一等奖;刘永杰老师在2020年郑州大学“我的专业”主题讲说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杜小红、沈杨、王宇红和朴仙灵指导的4篇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郑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其中杜小红和朴仙灵指导的毕业论文被推荐参评河南省优秀毕业论文。在2018-2019和2019-2020两学年教学优秀奖评选中,8人被推荐位校级候选人(张庆彬、王艳玲、王凤华、顾俊玲、于艳平、索成秀、王争伟、陈令君)。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获批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1项。2020级本科生全部实现了大类招生,开始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竞赛捷报频传。在“2020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全国决赛中获得高年级组三等奖1项(宁丹丹);在“第十五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华中赛区预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李星星);在“第九届全国口译大赛”北部大区赛(八省)中,获得二等奖1项(陈奎宇)、三等奖2项(冀美合、许光蕾)、优秀奖6项(彭源波、杨思洁、王宇航、袁艺嘉、蔡梦琪、郭嘉慧);在“第九届全国口译大赛”河南省复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王少宣)、二等奖5项(冀美合、陈奎宇、杨思洁、许光蕾、王宇航);在2020“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河南省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邵姿竣、李信沩);在2020“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河南省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刘笑溢、申汶可)、二等奖1项(赵嘉伟);在2020“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河南省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殷子淇)、二等奖2项(马家婕、熊净迪);在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河南省决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张奥苒);在河南省第二届“讲好河南故事”外语大赛复赛中,我校5位同学进入全省决赛,其中英语系2位(张奥苒、王仪舒),公外3位(吴越、韩啸千、吕长霈);在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生德语微视频大赛个人演讲比赛中,获得德语专业组二等奖和最佳创意奖各1项(宋飞雪);在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低年级组演讲单项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贺英硕);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商卓然)。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本年度招收国内统招博士生4名、国际博士生9名,硕士生152名,招生人数增加43人,创历史新高。

优化学位点语种布局。首届“俄语笔译”翻译硕士顺利入学,完成了德语笔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申报材料。

强化研究生过程管理。优化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了硕、博层次培养方案之间的对接和联系;修订了导师与研究生联系制度、研究生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资助条例、导师与研究生购买图书管理办法、学术型研究生原著阅读与考评办法、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和研究生科研与实践成果奖励办法;建立了两周一次的研究生学术沙龙常态化机制。

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跨文化交际》(索成秀)和《文学翻译》(顾俊玲)获批郑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改立项。《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张留斗)获批“2021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项目建设立项;《翻译》(李晓静)获批“2021年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建设立项。

3.深化实习实践教学

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河南博物院、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外商投资协会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启动了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实习实践等一系列合作项目。

研究生科研与实践成绩喜人。1名学术学位研究生(苑利)和1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田琪琪)分别被学校推荐为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名研究生分别荣获河南省“翻译河南”优秀成果一等奖(赵玉倩)、二等奖(李琼、程璐、高保欣、盛嘉昭)和三等奖(张琰、邱淼淼、潘柳叶、马霏、刘洋);6名硕士生(王谈谈、康怡斐、刘磊,贺康宁、王园、杜帅)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1名翻译硕士获得上海市高级口译证书(杨慧敏),24名研究生顺利通过CATTI二级考试;46名研究生在全国口译大赛、全国许渊冲翻译大赛、全国外事外交翻译大赛、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全国能源翻译大赛、全国专利翻译大赛、全国科技翻译大赛、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普译奖全国翻译大赛、中西部翻译大赛、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奖。研究生发表论文49篇,在国际性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宣读论文72人次。

2020年,学院被评为“郑州大学2016-2020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集体”,2名导师分别被评为2016-2020年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杨明星)和“优秀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王志伟)。

(六)办学条件和文化环境得到改善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文化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对学院文化墙内容信息进行了更新和补充;改善了外语视听中心的人文环境;投入近40余万元购置了一批中外文书刊;通过学校图书馆购置了Gale数据库;为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购置了Achive3000蓝思阅读教学系统。新添和更新了一批办公设备;为博士生和科研机构用房购置了一批设备和办公用品;为了支持网课教学,为所有教师配备了iPad,购买价值500元书籍,购置了70张面值1000元的网络课程学习卡。

成功举办学院办学60周年纪念活动,梳理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启动了院史馆建设工作。建设了学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在职教师系统、离退休教师系统、校友系统、本硕博学生系统等6个子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七)国际化办学呈现新态势

学院积极开拓国际化合作办学渠道,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建设与探索新的国际合作项目。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达成院级合作意向。日本驻华大使馆达成学术合作和外教选派意向。通过省教育厅,与美国迪克西大学达成派遣本科生和研究生研修英语的合作意向,美方学校将以本州学生的低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或者为郑大学生提供奖学金。

完成3个“双千计划”中长期项目:2019年9月25日--2020年2月28日,派出20名日语专业本科生赴日本和歌山大学访学;2019年9月5日--2020年2月29日,派出20名日语专业本科生赴日本二松学舍大学访学;2019年8月28日--2020年2月1日,派出23名俄语专业本科生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访学。

完成研究生海外访学工作,共有日语专业5名硕士生和2名博士生赴日本大学、和歌山大学、广岛大学访学;俄语专业5名研究生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访学。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我院派出6名英语研究生到美国犹他州担任助教,获得外方一致好评。

积极探索并推进了本科生的线上访学项目,通过Zoom平台完成了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提供的4周短期课程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提供的3周短期课程,13名英语专业学生和27名俄语专业学生参加了课程培训。

(八)社会服务与校友工作产生新影响

学院坚持把社会服务纳入学院年度工作总体布局,围绕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精心谋划,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取得了新成效,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积极参与了河南省“翻译河南”工程系列活动。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规范化项目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2021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软科学)专项”课题(王志伟、谢玉红、王宇红、李洁、杨春丽、张琳琳、宋鹏、王露阳);学院与焦裕禄干部学院、焦裕禄纪念园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焦裕禄精神对外传播工作,出版了《焦裕禄·英文卷》(黄为葳),完成了《焦裕禄·法语卷》(关晓红、黄绍华)的翻译工作,并承担了《焦裕禄故事》(穆念伟、贺爱平、李鸣翠、高诺丽)和《焦裕禄精神传播记》(毛继红、刘丹、李文竞、王莉)的翻译任务;学院积极争取并组织中青年教师承担了《黄河文化》(李晓静、陈行洁、张庆彬、沈杨)、《书法》(徐晶、孙磊民、李珩)、《南水北调》(纪小军、贺爱平、张瑞)以及《中原民宿》《中原典故》《青铜器》等分卷的翻译工作;此外,多名教师参与了学校英文网站常态化的翻译工作(谢玉红、陈莉、张新、孙磊民、陈行洁、徐晶、王宇红、刘丹、杨春丽、李静、宋根成)。

一年来,学院共派出80多人次师生志愿者参加多项重要外事活动,包括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2020年总决赛等,提供语言和会务接待服务,圆满完成了任务,获得举办方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十七期河南省出国留学人员外语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50多人;承担了河南省公共服务领域公示语规范化项目。

继续推进校政合作、校企合作。与河南省委外办续签了“河南省高端外事翻译人才基地”建设协议;举办了第十二期河南省涉外高级人才口译研修班。

学院校友会围绕校友工作宗旨,积极开展工作。坚持举办“校友讲堂”活动;组织“丁剑桥助学金”捐赠活动,在校友和在校师生中宣传丁剑桥校友的爱心行为,分享我院杨玉峰老师及其父亲两代人对学院的深厚情谊和爱心捐助;推出7期微信推送宣传我院杰出校友,保持与校友在微信群的经常性互动,密切与校友的联络,传递母校与校友之间的情感,增强校友对母校、对学院的归属感。2020年我院再次获得郑州大学“校友工作先进集体”

(九)学生工作展现新活力

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主动面对、积极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新情况,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把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和生动课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扎实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进行了5次专题辅导,培训发展对象63名、入党积极分子120名,发展学生党员63名。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着力建设微信公众号“ZZU外院微讯”,聚焦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政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制作发布100多篇文章,阅读量累计超过10万次,订阅人数上升到5100多人,得到在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

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党的宗教政策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成立由院领导、系主任、班主任和辅导员组成的考研就业指导小组,定期召开毕业生考研就业工作推进会;邀请就业指导中心路红显主任为学院就业指导小组和2019届毕业生做专题讲座,邀请企业资深HR为同学们进行就业方向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积极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来召开专场宣讲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分专业、分方向、分类别采取多种形式考研学生进行面试指导,积极提供调剂信息;针对落榜同学,采取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和就业指导。本年度学院召开考研就业推进会近十场、经验交流及就业指导讲座六场、企事业单位专场宣讲会四十余场,完成了学校提出的就业目标。

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校学生家长微信群,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邀请专家为我院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专题报告,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能力。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立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节。大力提倡全民健身活动,先后开展“抗疫健康月”、“28天跑步挑战”、“5乘5跑步挑战”等体育活动,累计有近1000人次参加,完成健走9700余公里,完成跑步31500余公里,在全体学生中掀起了运动健身的风潮。

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严格依照程序,顺利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奖助贷工作,完成奖学金514420元、助学金1217700元、助学贷款276000元的申请、评定和发放工作。

(十)“教工之家”建设谱写新篇章

学院大力支持工会建家工作,充分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 院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三届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精神,强化内涵,创新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疫情期间,我院工会改变思路,创新工作,实行了学院乒乓球活动常态化,举办了教职工读书会活动、“朗读者”活动、第十四届教职工摄影展、教职工环校园健步走等活动,组织教职工收看校阳光体育“云运会”,组织女教职工举办庆“三八”云系列活动。院工会挖掘信息,与教职工分享故宫博物院、北京中轴线等云游直播及国家大剧院的精彩系列音乐会,帮助教职工在疫情期间保持乐观向上心态。积极参加校工会近期将要举办的“同心筑梦迎百年 求实担当谱新篇”教职工迎新文艺汇演(俄语系师生奉献的俄罗斯经典歌曲串烧)。

参与多层次的师德宣讲和工运理论研究活动。在学校举行的“书香三八”征文活动中,杨春丽老师获二等奖,黄绍华老师获三等奖。在学校举办的第四届“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女性维权论坛征文活动中,李晓静老师荣获一等奖,并在学校女工表彰会上发言。在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的“四有教师”师德教育主题征文活动中,5位教师(张庆彬、索成秀、顾俊玲、杜小红、牛桂玲)积极参与并全部获奖,受到好评。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建功立业活动。及时接纳新会员,组织新入职教师开展入会教育,并进行教师誓词宣誓,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院工会将各类先进事迹材料汇编成册,在全院进行宣传学习。葛继勇老师在河南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活动中荣获“文明教师”称号;曾利娟老师被学校推荐为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匠人才”;7位老师(杜小红、顾俊玲、王争伟、牛桂玲、张庆彬、杨忠仁、周伟强)被评为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4位老师(郭华、宋根成、杨玉峰、黄绍华)被评为院级“三育人”先进个人;11位工作满30年的老师(高可、范春香、马敬想、索成秀、张建国、韩新红、袁燕萍、田卫平、王丽君、翟强、李五洲)受到表彰;3位老师(赵玉敏、段帆、贺爱平)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院工会认真组织“助力精准扶贫”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我院以多种方式参与到驻马店泌阳县双庙街乡闫洼村的扶贫工作,党政工负责人专门到闫洼村慰问对口帮扶对象,并将生活用品送到贫困户家中;组织购买了闫洼村及卢氏两个扶贫点的农特产品,帮助贫困农户拓展了致富销售渠道;选派石克锋、胡光全两位老师分赴南阳、信阳基层学校开展智力帮扶工作。

不断加强“教工之家”内涵建设,提升工会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意识。在学校召开的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2020年工会工作会议上,我院工会又一次荣获“2018-2019年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院女工委又一次荣获“女工工作达标先进单位”。

院工会积极参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关注教职工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准确反映教职工意见和思想动态,并积极协调解决。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教职工生活服务和福利工作;配合校工会,做好暑期劳模休养工作、“金秋助学”工作、教职工体检工作,开展“双节”慰问困难职工和当年退休教职工活动;一年来慰问患重病教职工及家人达20余人,到家中、医院、养老院等地看望慰问离退休教职工20余人,举行离退休教师茶话会;上半年为退休的2位教职工(马跃珂、卢二洹)举行了荣休仪式;疫情期间积极配合校工会,做好盛和苑教职工居家隔离观察管理服务登记工作,督促教职工学习贯彻《疫情防控期间教职员工行为规范》,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慰问在海外的教职工,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我院“教工之家”一年来吸引了我校众多院系前来参观考察,起到了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

各位代表,学院一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是我院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大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奉献是建设高水平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的不竭动力。在此我代表学院党政工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2021年工作重点

2021年,学院将根据校党委和行政的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着重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围绕学院发展目标,推动党建更好地服务学院中心工作。

加强党委和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以样板支部建设为抓手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学习交流模式,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培育求是担当的郑大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院师生干事创业,再创佳绩。

(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人才强院工程”,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力争实现新的突破。招聘优秀博士,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支持和促进中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学科建设工作

做好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估工作,力争实现新的突破,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继续强化学科内涵,稳步推进博士点建设。提前谋划,做好申报翻译专业博士学位(DTI)的前期准备;积极创造条件,优化师资结构,加强翻译技术和翻译实践基地建设。

继续加强翻译学优势特色学科内涵建设,强化外事外交翻译、生态翻译学、科技(专利)翻译、中原文化与公共政策翻译等特色方向,培育新的特色方向,努力打造学科特色和方向亮点。

(四)科学研究工作

持续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工作,力争在科研机构整合、制度建设、科研成果总量的增长和科研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打造和培养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争取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

继续加大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申报的支持和引导,重视青年人才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力争在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指导交流,支持和促进本院专家学者对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学院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五)人才培养工作

坚持以本为本,不断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外语与国际关系两个领域的实质性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国家人才战略需求,做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首次招生工作,切实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新文科”、课程思政、一流课程、“金课”和智慧化教学工作。创造条件,出台具体措施,切实保障现有各级各类一流课程、教改项目等顺利结项,并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或实现等级的跃升。提高站位,打破学科界限,拓宽视野,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和育人效果,把课程思政落实到专业教学的全程。

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命意识和课程思政意识,切实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继续优化大类招生分流方案,服务国家人才需求、学院专业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2021届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到或突破50%。继续推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公共外语教学质量。

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成为国内第一批DTI授权点;积极申请启动德语笔译专业研究生招生,优化研究生招生结构;稳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统招博士生、国际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力争在校研究生达到350人,适应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规模要求。

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深化分类培养,优化招生方向,加强过程管理,开展师生合作,强化学术交流,提高培养质量,力争在核心学位课程、质量工程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内专业合作的内涵,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引导研究生在高水平学术论文、高水平学科竞赛、博士生入学率、服务国家需求、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六)对外交流与校友工作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质量和层次,力争新增2-3个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开展实质性教育交流合作。继续选派骨干教师赴境外公派研修访学;组织骨干教师到国外名校进行短期研修培训;继续推动学生赴海外高校交流学习,争取英语专业学生海外访学取得突破。

积极构建外籍专家的聘请平台和机制,做好引智工作以及外教的选聘、续聘与教学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与国外知名高校或国际组织合作共建学科平台和科研机构,提升学院学术国际影响力,开辟对外交流与合作新局面。

学院校友分会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与校友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扩大校友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坚持做好校友返校等服务工作,保持与校友的经常性联络互动;继续做好“校友讲堂”;完善校友平台建设,扩充校友信息,为团结凝聚更广大的校友打好基础。

(七)团建和学生工作

加强政治思想引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高度关注新媒体、自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加强依法依规管理,全面提升日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施策,提高考研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问题预防机制。加强学生骨干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与培训,确保及早发现学生心理危机;坚持通过学生家长微信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在校生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合力做好学生健康工作。

(八)“教工之家”建设工作

院工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积极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强化内涵,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积极完成校工会布置的各项工作,并结合我院实际进行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

各位代表,学院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开启了新的征程,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全院上下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保持昂扬向上、充满活力、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为加快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条: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2021下半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

下一条: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结果公示

关闭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郑州大学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