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22年建设报告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自2022年1月3日召开第三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以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己任,紧紧围绕本年度重点目标和任务,团结奋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院师生员工同心协力、积极奉献,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三届三次教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同频共振。院党委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上狠抓落实,及时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会议,以上率下掀起学院师生学习高潮;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马院周荣方老师为班子成员、系部室主任、师生支部委员和全体党员作“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部署各支部召开学习习近平视察安阳时重要讲话专题组织生活会,把学习红旗渠精神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师德师风建设和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做到思想上统一、认识上提高、行动上见效。

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完成了《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各项任务,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达到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高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俄日德法教工党支部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验收,英语系教工党支部申报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研究》获批郑州大学党建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学院党委被学校推荐申报河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顺利开展。根据学校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及时梳理上报问题清单和标准清单。先后组织召开了“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之“怎么想、如何干”论坛、科研机构负责人论坛、研究生代表座谈会、本科生代表座谈会、就业工作推进会等调研活动,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倾听师生心声,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增进了师生互信。召开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教训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提高了对“以师生为中心、统筹发展与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底线意识。

巡察整改工作持续推进。院党委根据学校党委巡察组的意见反馈和整改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提出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认认真真抓整改。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巡察整改工作与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相结合,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与锻作风提能力相结合,坚持学院发展与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结合,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以实干立身,靠建功出彩。

党员在抗疫一线躬先表率。疫情封校期间,学院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学校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克服困难,逆行出征,坚持为松园近2000名学生送餐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他们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及时将生活、学习物品送到学生手里,把学校的温暖送达学生心间,为抗疫奉献着点滴力量。年逾73岁的胡庚申教授作为编外队员,积极活跃在送餐一线,展现出一名老党员的责任担当,成为校园一道亮丽风景,被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在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中,我院党员教师和其他教师一道,冒着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坚决执行监考任务,齐心协力,前赴后继,共渡难关,圆满完成了监考任务,再次体现了外院大家庭强烈的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持续推进“人才兴院”工程。按照“十四五”规划,进一步理清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按照长期建设与短期建设相结合、常规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通用语种队伍建设与非通用语种队伍建设相结合、外语专业队伍建设与公修外语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大力支持现有特聘教授开展学术活动、建设学术平台、申报学术荣誉,杨明星教授获批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同时,注重培养院内优秀中青年教师,支持他们发展,尽快上升到学科特聘教授岗位。

在人才引进方面,本年度9名博士已经正式入职(崔惠善、叶亚飞、袁杰、尚亚博、韩艳方、靳冠辉、张玉伟、宋璐、黄金),1名博士已通过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正在办理入职手续,4名博士通过我院考核,正在提交相关材料。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上升到42.1%。

努力改善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在本年度的两次职称推荐评审工作中,4名教师(索成秀、王森、张留斗、岳国法)晋升正高职称,7名教师(谢玉红、王争伟、李文竞、李珩、李洁、张庆彬、丁萌)晋升副高职称。同时,推荐5名教师申报正高职称(李晓静、于艳平、韩俊平、李雪、夏莉)、7名教师(周雪松、王连旺、王凤华、刘丹、郭华、陈屏、金慧媛)申报副高职称。

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工作。贯彻落实学院制定的加强对青年博士教师的指导、督促和引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5位青年博士进入我院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崔惠善、靳冠辉、尚亚博、叶亚飞、袁杰),7位教师以不同的身份在国内外进修学习(龚乐宁、于艳平、史红、李晓静、李洁、杨春丽、李丽);启动了学院资助的青年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为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本年度共有819人次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

(三)学科建设工作

学院按照“对标一流、强化内涵、打造特色、提升地位”的工作思路,在夯实外国语言文学传统学科的同时,加强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打造特色学科方向。

一级学科内涵建设。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牵引,打破语种界线,实现了二级学科之间的良性互动,围绕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等5个领域,完成了团队和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取得了新的成绩。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B级,迈上了新的台阶。

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建设。围绕“翻译学”优势学科,立足国家和区域战略,重点建设生态翻译研究、外事外交翻译、中原文化翻译、公共政策翻译等特色方向,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和模式、举办学术会议、承担“翻译河南”工程项目等,进一步提升了翻译学的实力和影响,在全国首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评估中获得B级。

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推进外国语言文学与国际关系学科交叉与融合,在积极打造“外交话语学”“文化外交学”两个新兴特色学科方向的同时,启动了区域国别学建设工作,并向学校提交了建设方案。

(四)科学研究工作

学院把科研视为学科建设的关键和发展的支撑。2022年,在科研项目申报、论文发表、团队打造、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科研孵化效果显著,成果丰硕。学院多策并举支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组织了多轮次专指导和论证。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博士科研热情高涨,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本年度共有60余人次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余名在站博士后教师申报了30余项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项目,10余名教师申报地市级科研项目。2022年学院科研工作实现了大幅提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张莉)、一般项目1项(周雪松),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蔡茗),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4项(陈胜男、崔惠善、李雅、苑趁趁),省级项目8项(李丽、李洁、卢俊伟、张庆彬、段帆、康雅丽、崔惠善、苑趁趁),厅级项目7项(顾俊玲、李丽2项、姚源源、张燕燕、杨瑞锦、王艺臻);发表SSCI/CSSC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30篇,其中顶级和A级权威期刊论文8篇(时晓、钱建成、高晓玲、王志伟2篇、李文竞、顾俊玲、王艺臻);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4部(帖伊、胡光全、陈胜男、王艺臻);获得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王森)。

坚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营造了浓厚学术氛围。青年博士论坛成为学院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广大青年教师的“学术共同体”,助推了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各科研机构贯彻落实“110”计划,共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了60余场线上、线下学术讲座,主办或承办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理事会暨全球史中的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河南省高校日语专业负责人圆桌会议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日语专业发展高端论坛”“全国俄语专业发展高层论坛暨第四届河南省俄语学科建设研讨会”“第四届河南省德语专业教学研讨会”“新时代•新征程 第二届中原文化国际传播暨翻译学科创新发展研讨会”“东西方文学互鉴与区域国别研究高端论坛”等6场大型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平台逐步进阶升级。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和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在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考评中,分别获得第5和第20名的好成绩,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五)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坚决贯彻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1.本科教学工作成绩斐然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再创佳绩。新增俄语专业和德语专业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至此,我院四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门课程(曾利娟、索成秀、刘永杰、韩俊平、于艳平)获得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1门课程(曾利娟)获得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认定;获批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钱建成、张雯);获批12门郑州大学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程(王凤华、帖伊、宋根成、徐晶、龚乐宁、马洛丹、郭华、李文竞、陈令君、李雪、余芳、张璐);获批9项2022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王艳玲、赵丹、顾俊玲、阮贞、张雯、杨瑞锦、王艺臻、姚源源、李丽);获批8门2022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李晓静、王露阳、姚源源、张雯、李文竞、杨明星、余芳、张新);5门课程获得郑州大学2022年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刘永杰、韩俊平、丁萌、索成秀、于艳平)。

深入开展“三全”育人活动。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大赛”,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奉献了众多优秀作品,共评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学院获批“郑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为开展德师风建设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教师教学技能显著提升。在2022年“教学之星”大赛中,英语专业队(张新、张雯、张庆彬、李洁、马敬想)荣获全国复赛特等奖和全国半决赛二等奖,大学英语团队(帖伊、纪小军、刘丹、王争伟、杨瑞锦)获得全国复赛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刘丹老师获得大英视听说组河南省赛一等奖和综合组河南省赛一等奖,赵丹老师获得微课比赛河南省赛二等奖。

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绩。应届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到40%;两篇毕业论文获得河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张晓青、马洛丹);学生在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1名学生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和河南赛区特等奖,12名学生在河南赛区比赛中获奖;2名学生分别获得“外研社•国才杯”英语阅读大赛和英语写作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

2.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启动了“德语笔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实现了四个外语语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招生全覆盖;优化了四个语种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翻译技术应用建设,围绕中原文化翻译、公共政策翻译、科技外语翻译等特色方向,建设了3个行业翻译语料库,并启动了导师和学生语料库应用培训工作。与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傲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人才培养工作成绩喜人。1名导师(李晓静)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二等奖;2名导师(李晓静、胡光全)分获校级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10位教师(钱建成、李晓静、胡光全、尹岩松、郝素玲、宋根成、赵丹、王志伟、牛桂玲、张莉)完成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并顺利结项;1篇学位论文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王志伟);5篇学位论文荣获2022年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张莉、索成秀、李艳芳、葛继勇、张璐),其中1篇论文入围2022年度省优候选论文(导师张莉);9名硕士生考取国内外高校博士生(其中应届生4名);研究生在国内外发表SSCI、CSSCI期刊论文5篇,在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等大型学科竞赛中获奖330多项,其中,全国亚军1项,一等奖66项。

(六)办学条件和环境建设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文化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完成了视听中心27间教室和核心教学区南5楼20间教室的升级改造,加装了中控、视频录播、投影、陶瓷白板、多功能一体机等设备;为英语专业学生购置了Achieve3000蓝思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系统;为翻译硕士教学购置了行业语料库和专利翻译实训平台;投入25万元购置了一批图书和期刊;为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等匹配了资助基金;新添和更新了一批办公设备;对科研环境进行了改造;更新和扩建了学院的文化墙。

(七)国际化办学工作

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正在推动《俄罗斯下哥罗德国立大学与中国郑州大学关于实施联合培养项目的协议》的签订。启动了与美国堪萨斯大学洽谈合作培养硕士和博士项目。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施学生出国学习项目。共有34名学生赴海外访学或担任孔子学院教师;20多名学生成功申请到世界名校攻读学位;30名学生参加线上访学项目。

积极开展教师公派出国访学或驻外工作。本年度有2名教师(杨春丽、李丽)赴国外高校进修;4名教师(钱建成、杨明星、牛桂玲、谢玉红)成功申请留学基金委海外访学项目。

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的特色和水平,成功入选学校“国际化特色学院”建设试点单位。

(八)社会服务与校友工作

学院坚持履行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学科特点优势,精心谋划,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扎实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积极参与 “翻译河南”工程项目,初步完成了河南省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语规范化省级重点项目(主持人王志伟)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项目(主持人姚源源);承担《中华源•河南故事》系列丛书的翻译工作,完成了《青铜器》(王志伟、穆念伟、李文竞),《中原典故》(毛继红、李鸣翠、高诺丽),《中原神话》(贺爱平、赵媛媛、姚源源)和《中原民俗》(刘丹、王莉、张瑞)等4个分卷的翻译任务,目前正待出版。继续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开办河南省国家公派出国人员外语考试培训班。

学院秉持“联络校友情感、了解校友需求、展示校友风采、拓展校友资源、凝聚校友力量、推动学院发展”的校友工作宗旨,扎实开展校友工作。采取多种方式保持与校友的经常性互动,传递母校与校友之间的情感,增强校友对母校和学院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组织了4场杰出校友报告会;完成了“丁剑桥校友助学金”和“2022年度俄语系奖助学金”的学生选拔和发放工作。

(九)团建与学生工作

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情况,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持续开展“译语飞架中外”特色党建项目,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收到了良好效果。认真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举办了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近200名,发展学生党员67名。

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落实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指导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定期召开毕业生考研、就业工作推进会;积极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来召开专场宣讲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建立了就业创业服务网,与天基人才网签署合作协议,引进工作啦-智慧化精准就业平台,邀请专家为学生做专题就业指导;建立考研学生信息档案,分专业、分方向、分类别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并做好后续心理疏导和和就业指导工作;学院积极协调、充分挖掘资源,为部分学院提供了科研和课题助理岗位。2022届本科毕业生整体一次就业率达到72.93%,研究生达到90%以上。

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措施,加强学生管理。上半年5月份和下半年10月、11月校园爆发疫情期间,学院学工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坚守在第一线。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副书记李正光同志带领全体辅导员舍小家为大家,吃住在校内持续开展工作50多天,为学校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立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的要求有机融入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大力提倡全民健身活动,先后开展“春季学期健身跑”、“秋季学期健身跑”等体育活动,创造了学院浓厚的体育健身氛围。

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严格依照程序,顺利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奖助贷工作,完成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郑州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评定和发放工作。

(十)工会工作和“教工之家”建设

学院大力支持工会建家工作,充分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院工会不断强化内涵,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了优异成绩。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教职之家的业余活动进入常态化;举办了教职工读书会、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摄影展、生活讲座等活动;在省总工会、校工会开展的“悦读新思想,喜迎二十大”经典诵读活动中,10名教职工积极参与并提交作品(于艳平、姚源源、李雅、杨忠仁、纪小军、杨瑞锦、顾俊玲、李春、倪云、任源博)。院工会向教职工推荐、分享世界摄影艺术空间和名家作品展及国家大剧院线上精彩节目15场,帮助教职工在疫情期间欣赏高雅艺术并保持乐观向上心态。作为校工会协作组组长单位,我院工会邀请12个基层工会负责人举办了工会工作交流会。在学校庆“三八”表彰大会上,我院又一次被评为“女工工作达标先进单位”。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及时接纳新会员,举行新入职教师座谈会和教师誓词宣誓活动,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院工会将本学年“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先进事迹材料汇编成册,在全院进行宣传学习。6位教师(闫冬、蔡茗、宋根成、王艳玲、帖伊、张雯)被评为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4位教师(杜小红、曾利娟、朴仙灵、李晓静)被评为院级“三育人”先进个人,1位“教龄满30年教师”(陈行洁)受到表彰,4位教师(张莉、周雪松、龚乐宁、张燕燕)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在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开展的“当好引路人,一起向未来”师德主题教育征文和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4位教师(张留斗、张建松、卢慧、段帆)积极参与,展示了我院教职工良好的工运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在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开展的“最美教师”活动中,曾利娟老师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院工会密切关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及时准确反映教职工意见和建议。购置节日福利物品;为退休教职工举办荣休仪式。一年来对教职工个人或家庭进行各种看望和慰问活动达40余次,体现学院大家庭的温暖。认真组织“助力精准扶贫”活动,组织购买了对口贫困县特色农副产品,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我院工会工作和“教工之家”建设受到学校工会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表扬,一年来吸引校内外多家单位前来考察交流,起到了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

各位代表,学院一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是我院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院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二、2023年工作重点

2023年,学院将根据校党委和行政的部署,结合学院重点目标任务,进一步理清思路,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着重做好以下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的一年,学院党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理论武装,打造党建品牌。建立党史学习常态化机制,以“译桥飞架中外”党建品牌为平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异语同声、剧说党建、党建译展”三个板块生动呈现学习成效。做好系统性设计和整体化部署,在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伟大事业中积极创新,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提升国家和地方国际传播力的伟大实践中奋力作为。引导师生各支部开展创新性工作,通过省级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创建活动,进一步凝练党建工作特色,提升党建品牌的影响力。

锻造能力作风,形成工作合力。继续加强党委和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发展教职工党员力度,尤其是着力加快在青年博士教师中发展党员。密切师生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千方百计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尽心尽力的良好局面,为我院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升级换代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健康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师风师德建设工作,科学谋划“课程思政”工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落地开花,形成具有显著外语特色的成果。

(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提升队伍的整体实力。努力引进和培育1-2名学科特聘教授;招聘优秀博士20名以上,使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的比例接近50%;增加具有非通用语种学历背景教师的数量;力争选聘5名外籍专家;支持和促进中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学科建设工作

继续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加强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积极打造特色学科方向;积极谋划,创造条件,做好申报翻译专业博士学位(DTI)的前期准备;加强翻译学学科方向的内涵建设,打造外事外交翻译、生态翻译学、文化外交学、中原文化翻译、公共政策翻译等特色方向梯队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打造学科特色和亮点。积极创造条件,作好区域国别学的学科组织建设和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工作。

(四)科学研究工作

加强科研机构和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科研主体作用,认真落实和考核“110”计划,提升科研机构在本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重点培养具有高层次科研成果产出能力的科研团队,以青年博士论坛和科研台账为抓手,保持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活力。

完善和落实科研激励政策,扩大科研项目申报质量和范围,持续对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引导和支持,力争获批10项以上高级别科研课题,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不低于30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部以上,提升学院的科研硬实力。

(五)人才培养工作

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抓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深入探索外语复语和“外语+国际关系”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为主题,继续开展全员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系列)。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编写高水平教材和发表高质量教研论文,形成教学与教研的良性互动。

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优化四个语种研究生学历层次和招生结构;创新培养模式,大力推行以项目和课题为依托提升学生科研产出能力;加快行业翻译语料库就建设,增强MTI培养特色;稳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统招博士生、国际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在校研究生力争达到400人。

(六)国际化办学、社会服务与校友工作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质量和层次,力争新增2-3个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开展实质性教育交流合作。继续选派骨干教师公派赴境外研修访学;组织骨干教师到国外名校进行短期研修培训;继续推动学生赴海外高校交流学习,争取英语专业学生海外访学取得突破。做好引智工作以及外教的选聘、续聘与教学管理工作,力争选聘5名高层次外籍教师或外籍专家。积极探索与国外知名高校或国际组织合作共建学科平台和科研机构,提升学院学术国际影响力,开辟对外交流与合作新局面。强力推动获批的国际化特色学院试点单位建设项目。

继续扎实做好“翻译河南”工程项目相关系列丛书和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语规范化工作;积极服务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对外开放,选派师生参加高规格、高层次的外事活动;继续密切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举办好河南省公派出国人员外语考试培训班;高标准完成承担的社会化考试。

学院校友分会继续搭建好校友与母校、校友与在校师生、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横向联络平台和桥梁工作,增进校友与学院学校之间的情感,充分利用好校友资源,助力学院发展上台阶。继续办好“校友讲堂”,做好校友返校组织接待工作,着重做好校友分会理事会的换届工作。

(七)团建和学生工作

加强政治思想引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高度关注新媒体、自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加强依法依规管理,全面提升日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学生骨干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与培训,完善心理问题预防机制,坚持通过学生家长微信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力做好学生健康工作。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八)工会工作和“教工之家”建设

院工会将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抓机遇,强化内涵,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完成校工会布置的各项工作,并结合我院实际进行创新工作,保持我院工会在全校的领头羊地位和样板示范作用。

各位代表,学院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开启了新的征程,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全院上下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条:我院2023届博士研究生苏亦伟学位论文答辩会顺利举行

下一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21年建设报告

关闭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郑州大学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