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第二届“天欣杯”裁判文书写作大赛
终评会成功举办
2019年1月5日,第二届“天欣杯”裁判文书写作大赛终评会在郑州市金桥商务酒店顺利召开。
出席本次评审会的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处处长石磊;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三级高级法官张志刚;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韶华;中国案例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主任吴革;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苗连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民一庭庭长刘天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马磊;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民行处副处长李俊香;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德芬;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嘉军;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娄丙录;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朝琴;河南省律协常务理事兼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主任赵虎林;郑州市律师协会会长支合;河南天欣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斌;河南天欣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峥等。
应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的邀请,本次终评共有12名专家学者作为评委参与评审。
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处处长石磊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法官张志刚
中国案例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主任吴革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民一庭庭长刘天华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马磊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民行处副处长李俊香
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德芬
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娄丙录
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朝琴
河南省律协常务理事兼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主任赵虎林
郑州市律师协会会长支合
河南天欣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峥
同时,为了保证评审的公正性,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公证处公证员王虎林;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公证处公证员助理姚振华、邢涛等参加了会议并对评审过程予以公证。
本次会议由郑州大学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嘉军教授主持。会议伊始,张嘉军教授首先对郑州大学司法案例研究中心以及本次裁判文书写作大赛相关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随后,苗连营院长作了会议致辞,对出席本次终评会的各位评审专家以及参加本次大赛的其他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充分肯定了举办裁判文书写作大赛的重要现实意义,并表示希望能够将本次大赛所体现的精神不断地传承下去,使其成为郑州大学法学院的一个亮点。
随后,河南天欣律师事务所主任马斌就举办裁判文书大奖赛的宗旨和意义做了介绍,马斌主任指出:长期以来,文书写作一直是我国法科学生的短板,此次大赛起到了良性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有助于培养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法科学生。
接下来,各位参会评审对进入最终评审环节的参赛作品进行了分组评议,对参赛作品仔细审阅,依据参赛作品的文书首部、事实认定、裁判理由、法条援引、裁判主文、文书尾部、技术规范、结构布局等方面对备选裁判文书进行了综合评审。
(各组评委在认真审阅参赛作品)
(各组评委在认真审阅参赛作品)
(各组评委在认真审阅参赛作品)
(各组评委在认真审阅参赛作品)
(各组评委在认真审阅参赛作品)
最终,经过近四个小时的仔细甄选和讨论,评审专家们选出本次裁判文书大赛的最终获奖名单,由评委会组长刘天华当场宣布。
黄河公证处对本次评审会进行了现场公证,并由公证员王虎林宣读公证词。(公证视频详见附件)
会议最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韶华对本次评审会做了总结讲话,王韶华副院长指出,当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增强司法的公信力,裁判文书这一司法产品所具有的公开的特性使其成为了体现公平正义最直接的载体,是增强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鉴于此,应当重点培养法科学生以及法官的裁判文书写作能力,提高其作为法律人的综合素质。此次大赛恰恰契合上述精神,为全国法科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与展示自己的平台,值得肯定。
由郑州大学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主办,河南天欣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天欣杯”裁判文书写作大赛已举办两届,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已经对在校学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引导、激励。本次第二届“天欣杯”裁判文书写作大赛自2018年9月启动以来,参与报名的有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183所高校的2274人。经过本次终评会,最终选出一等奖1名,奖金1万元;二等奖5名,奖金5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2000元;优秀奖20名,奖金1000元。
今后,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将会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法学教育与实践相接轨,为在校法科学生的教育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韩婷婷)
附:第二届“天欣杯”裁判文书写作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1名):
尹 玥(东北财经大学)
二等奖(5名):
苏春曲(华中师范大学)
陈 菊(清华大学)
王治富(江苏大学)
徐巧玲(南京师范大学)
赵玉霞(吉林大学)
三等奖(10名):
安 纯(贵州大学)
陆灏珺(广东财经大学)
孙 洁(盐城师范学院)
杨长舰(南京大学)
陈良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柳雪莲(河南科技大学)
周 倩(上海财经大学)
田伟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乔祺文(复旦大学)
卫 雅(东北财经大学)
优秀奖(20名):
邓永民(北京理工大学)
胡向玲(华东政法大学)
彭 叶(厦门大学)
李昊泽(许昌学院)
毛莎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龚三妹(江西理工大学)
崔雪林(郑州大学)
潘婷婷(辽宁大学)
梅欣芸(西南大学)
邓 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刘朱彤(江苏师范大学)
席 兰(西南民族大学)
谢静茹(四川师范大学)
王晓晨(中国矿业大学)
张丹朝(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余 浩(广东财经大学)
李 伟(苏州大学)
汪 慧(江苏大学)
雷 婷(四川师范大学)
李雅舒(山西农业大学)
鼓励奖(30名)
陈翰林(西安培华学院)
马文馨(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曹寒玉(广西师范大学)
庄晓涵(中国传媒大学)
崔文浩(中央民族大学)
曾 璐(郑州大学)
李碧嘉(贵州大学)
韩金娣(山东大学)
莫玉雪(广西师范大学)
刘 妍(郑州大学)
阮嘉禾(四川大学)
招雅婷(曲阜师范大学)
乔江雨(西南政法大学)
邱思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李林孖(郑州大学)
赵 帆(烟台大学)
陈达鑫(山西农业大学)
沈香香(南京师范大学)
张青梅(福建农林大学)
李 昇(郑州大学)
李 蔚(南京大学)
刘柠硕(西南大学)
陈 缘(西南政法大学)
王晓雨(武汉大学)
黄学敏(四川大学)
王紫业(郑州大学)
柯艳莉(中原工学院)
温家珠(上海政法学院)
羿林英(湖北民族学院)
杨兵兵(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