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疑难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七)
来源:    时间:2023-07-20 20:00:00   阅读次数:
分享到:

典型事例二
  四川、重庆检察机关建立川渝检察禁毒协作机制
  【关键词】
  检察禁毒 禁毒合力 跨区域协作 
  【基本情况】
  2023年1月,四川省人民检察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共同制发《关于加强川渝检察禁毒协作的意见》,建立川渝检察机关毒品案件区域执法司法一体化机制,增强区域禁毒合力,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该《意见》包括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办案协作、强化能动履职、加强工作保障等4部分21项内容。协作机制建立后,四川省院、重庆市院在此框架下,树牢川渝禁毒一体化、工作一盘棋的整体观念,增强“1+1>2”的协作意识,积极拓展协作领域,全面落实共同打赢川渝两地禁毒人民战争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和检察责任,全力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召开联席会议,推动机制落地见效。四川省院、重庆市院、重庆市院各分院以及成都、泸州、遂宁、乐山、宜宾、广安市院重大犯罪检察部门在重庆召开川渝检察禁毒协作启动仪式暨第一次联席会议。两地检察机关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统筹协作、侦诉协作机制,推动形成综合集成、协同高效的双城检察禁毒一体化格局,将川渝检察禁毒协作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推动、抓出实效、做成品牌。
  (二)联合挂牌督办,严惩跨区域重大毒品犯罪。四川省院、重庆市院重大犯罪检察部门先后两次联合挂牌督办3件跨区域重大毒品犯罪案件。由于川渝地区毒品案件存在互涉毒品上下家、毒品犯罪地关联等情形,联合挂牌督办案件有力促进了两地侦检协作,推动全链条惩治毒品犯罪,确保精准从严打击跨川渝地区毒品犯罪,形成有力震慑。
  (三)互移线索协助补证,提升办案质效。通过川渝检察禁毒协作办公室,两地检察机关已移送漏罪漏犯线索5起(次),开展补查协作6(件)次。重庆市院四分院、五分院先后向四川检察机关移送办案中发现的涉嫌非法买卖制毒原材料的人员信息、被遗漏贩卖毒品6千克的事实等相关线索,推动属地检察机关开展立案监督、追捕追诉等工作,有效避免遗漏毒品犯罪。
  (四)细化毗邻地区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四川泸州市泸县、合江县检察院分别联合重庆市合川、江津区检察院及当地公安机关,共同签署检警禁毒协作实施细则。四地检警机关以禁毒工作为纽带,细化落实川渝禁毒协作机制,有效发挥了毗邻地区间检警优势互补作用,为川渝两地毗邻区域禁毒协作提供了示范样板。
  (五)能动履职,提升禁毒综合治理能力。四川省院、重庆市院共同组织川渝检察机关开展“凝聚检察合力 守护无毒巴蜀”禁毒宣传活动,共制作主题宣讲视频80余个,通过线上投放同步开展宣讲,提升宣传效能。四川遂宁市检察院及辖区船山、安居区检察院与重庆市院一分院召开毗邻地区禁毒工作交流座谈会,加强人员互动交流,研讨统一两地毒品案件证据认定、法律适用、量刑标准。四川省院、重庆市院联合下发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提示办案风险;重庆渝北区检察院、四川邻水县检察院联合组织公安机关开展毒品、洗钱犯罪相关业务同堂培训,强化禁毒业务交流,提升惩治毒品犯罪和禁毒综合治理能力。
  【典型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处于重点突破、整体成势的关键时期。川渝两地是西部地区毒品犯罪的重要通道,涉毒犯罪区域性、流动性、关联性等特点突出。两地检察机关立足自身职责,自觉把川渝禁毒协作作为服务保障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重大犯罪检察工作的“一号工程”,建立全国首个由省级层面统筹,以打击毒品犯罪与禁毒综合治理并重,落实司法一体化的跨省域检察禁毒协作机制。检察机关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挂牌督办案件、移送漏罪漏犯线索、协助补查补证、联合禁毒宣传、人员交流互访、同堂培训等方式,不断健全完善川渝检察禁毒协作工作机制,打造做优川渝检察禁毒协作工作品牌,大力提升协作效能,汇聚区域检察禁毒合力,为川渝禁毒形势持续向好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来源:北大法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