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裁判规则
【人民法院案例库】关于侵犯个人信息的裁判规则(三)
来源:    时间:2025-05-06 20:00:00   阅读次数:
分享到:

实务要点三:

居民身份证信息包含自然人姓名、人脸识别信息、身份号码、户籍地址等多种个人信息,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居民身份证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一款规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案件:闻某等侵犯个人信息纠纷案

案号:指导性案例193号

来源:人民法院案例库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在于涉案居民身份证信息是否属于《解释》第五条第一款第四项中“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居民身份证除包含户籍地址信息外,还是公民的姓名、人脸信息、唯一身份号码等信息的综合体,是公民重要的身份证件,在信息网络社会,居民身份证信息整体均系敏感信息,可用来注册、认证、绑定网络账号。公民的人脸信息、身份号码、姓名、地址信息结合后所形成的公民个人信息具备唯一性,可与公民个人精准匹配,并可诱发公民其他个人信息的进一步泄露,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益侵害极大,应将居民身份证信息整体认定为涉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