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w

       首页 > 新闻公告

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文章作者:公民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次数:

 

主办: 

国际传播学会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中国传播学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Communication 

合办: 

英国西敏寺大学中国媒介研究中心(The China Media Centre at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北京,2007年10月20-21日 

    过去的25年间,开放的中国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及巨大的社会变化令世界瞩目。中国的社会学者们正在亲身经历着这种庞杂的, 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转型;而国际的同行们则纷纷开始试图理解这种还在继续的转变,包括其波及的范围和重要性。大众传媒也在经历类似的转型。对中外学者来说, 研究媒体的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均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统的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今日面临的很多问题,其他国家也曾经历过,虽然形式有所不同。然而,很多国家今天都面临一个共同课题,即如何在国家和市场对大众传媒的调控中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无论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是在中央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里,如何管理媒体都是一个争论不断的话题。新闻的社会角色,以及新闻工作者所处的调查报道环境(特别是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也是一个值得在不同背景下进行反思的话题。此外,当今各国都在关注新媒介,尤其是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的影响。与此同时,本土媒介机构与跨国媒介公司的关系在各国均引起争议。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虽然经济和政治的差异依然存在,中外学者们仍可以找到足够的共同点,为彼此的研究成果提供一次有益的对照。 

    基于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与沟通的目的,中国传播学会(CAC)携手国际传播学会(ICA)在北京共同主办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诚邀中国学者和国际同行共聚一堂,探讨有关媒体和传播的重要议题。这次会议的主题为“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该主题的选择也试图反映这样一个现实,即学者们研究的问题及所运用的概念因地域的区别而各异。建设“和谐社会”是目前在中国被广泛讨论的一个核心理念,但了解这个理念的西方学者却屈指可数。与此相对照,公民社会已成为一个在国际上宽泛使用的概念,但在中国国内这样的提法还较为鲜见。这两个概念其实都强调了大众媒介与更广阔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 就是发掘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我们发现很多国际上公认的关于媒介与社会的思想体系都源自西方,尤其是美国。这些理论的适用性也不断受到欧美之外学者的质疑。界定媒介与社会成员关系的模式的理论,虽已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主流,同样遭到质疑。有关如何建立媒介与其服务的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的讨论,在发达国家都少有共识,达成世界共识似乎更无从谈起。本次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平台,就这样一些重要而有争议的问题,为各国学者提供一次探讨、交流以及各抒己见的机会。因本次会议主题宽泛,话题众多,组织者特选择一些备受关注的课题,诚邀学者们提交论文或组织专场讨论。 

(1)媒介规制 

    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全球市场的形成促使各国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产业人士反思现存的媒介规制模式。在美国,所有权的集中化与跨媒介化在不断饱受争议。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也在探讨公共广播电视如何能够在数字化时代继续生存下去的话题。在中国,科技革新和市场扩张也对媒介规制产生了影响。不同的社会体系正在面对同样的议题,即如何促使媒体能够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 

(2)新媒介与新社群 

    互联网的影响包括媒介如何接触公众及公众如何运用网络进行交流两个层面。传统媒介不仅受到经济上的挑战,其既有的对公共信息讨论的垄断地位也在经受挑战。与此同时,新的传播形式在不断涌现,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博客,以及其他新科技模式。这些新兴传播形式提供更多机会使人们得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建立新团体、新社群。对所有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新闻业实践 

不论在哪个国家,新闻工作者总会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有时是经济的,有时是政治的。这些限制的表现形式各不不同,但其后果类似,都有可能导致新闻工作者无法将他们认为重要的新闻传达给公众。这些问题往往会更加困扰调查性新闻记者,虽然调查性新闻一直被视为新闻服务公众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主要因为搞调查往往很昂贵,又经常冒着触犯权力人物的危险。在很多情况下,记者们追求专业主义的目标与媒介拥有者和掌管者的想法相冲突。 

(4)媒介经营与管理 

    媒介产业业已成为飞速增长的产业,新的媒介技术又在不断拓展这个产业的空间。在中国,媒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媒介的公益性部分与经营性部分相剥离,并涌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案例。学者们在谈论媒介的时候,越来越多地使用经济学的语言来取代以往的意识形态的语言。商品化、产业化、集团化等潮流极大地改变了媒介的面貌,也使得一系列有关政策制订、行业管理、企业战略设计、品牌与产品定位、生产与销售管理、市场营销操作等问题提到议程上来。 

(5)国际传播 

    全球化意味着媒介企业的运作和媒介产品的交易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层面上进行。同时,国家仍然是媒介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为所有权和媒介内容设定界限,并影响着国际交流。在很多情况下,国家媒体政策的制定基于保护民族文化的考虑。这些政策的合理性,以及跨国传媒企业对这些政策的提出的异议都已经成为讨论的焦点。还有, 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交易,卫星广播电视的传输与落地以及电视节目跨国版本的社会意义,对各国学者来说都是有价值的议题。 

(6)媒介与发展 

    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意味着新的挑战。成千上万的人仍在受传统的发展问题的困扰,需要寻找清洁的水源,充足的食物以及创造更好生活的机会。大众传媒正在发挥重要的角色来参与这些新旧问题的探讨。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健康、教育、社会融合,是所有国家的媒体都应该关注的,特别是那些正在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国家。 

    本次会议面向海内外传播学研究者征集论文,也欢迎研究者组织专场讨论。如欲参加,请于2007年1月1日前将25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或专场讨论的初步计划书发至会议组织者的信箱。论文全文或详细专场讨论计划书提交的截止日期为2007年4月1日。 

邮箱:paper2007@cuc.edu.cn 

说明: 

(1)论文长度以不超过25页为宜(双面A4纸,不包括参考书目和图表)。 

(2)论文首页请注明:作者的全名、所属单位、邮箱及其他联络方式。如有一位以上的作者,请注明哪一位作者为联系人,哪一位作者将出席会议,哪一位作者将做发言。专场讨论的详细计划包括:议题、说明、参与者介绍等。 

(3)提交摘要、论文或计划书时,请同时提供.doc和.rtf两种格式的电子文件。 

(4)会议的工作语言为中文和英文。用其他语言写作的论文和计划书将不被接受。尤其欢迎提供中英双语版。 

(5)组织者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特别评议会对论文进行学术评议,以决定是否邀请申请者参与会议。最终结果将通过电子邮件于2007年5月20日之前通知申请者。 

如欲了解会议相关事宜,请登陆会议组织者的网站。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中国传播学会秘书处):http://rirt.cuc.edu.cn ;

国际传播学会:http://www.icahdq.org ;

(中华传媒网)

 

(发布日期:200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