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届亚洲文明高端论坛综述

    为系统研究亚洲地区多元文明特质及交流互鉴机制,构建亚洲文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亚洲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亚洲文明高端论坛于6月17日-18日成功举行。

    在开幕式中,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宏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武寅、河南省社科科学联合会主席·党委书记李庚香等先后致辞。其中,吴宏阳副书记指出,本次论坛是对习主席新亚洲文明观的积极响应,要提高站位,系统探讨亚洲文明研究的重大理论建构和争端问题解决机制,为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郑大方案、贡献郑大智慧。武寅研究员指出,本次论坛是一场亚洲文明研究的学术盛宴,要打破欧美学者的“旁观者”视角,以“当事者”的体验和使命,聚焦国家现实关切,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不断强化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研究。李庚香书记指出,应大力开展“中原学”研究,彰显中原文化的世界意义;要进一步发掘中华文明与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激活中国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记忆,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随后,还举行了《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新书捐赠仪式,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利波向郑州大学捐赠中日文版2套图书。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高可主持了开幕式。

    在主旨报告(一)“亚洲文明研究的理论建构”中,武寅研究员以“亚洲文明与世界”为题发表了讲话,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人民的基因特征、中国的选择三个层面阐释了亚洲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指出了文明具有多样性和双重内涵;并强调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能压倒其他所有的文明而独霸天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研究员发表了题为“世界文明的亚洲视角——现代化进程中的亚洲文明”的报告,指出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不是效仿、重复欧美国家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欧化”或“西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步和跃升,虽处于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但成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发表了题为“汉字型塑东亚文明”的报告,讲述汉字的发展历程,仓颉造字不仅使华夏由野蛮迈向文明,更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并以汉文笔谈为例,指出汉字的型塑更为东亚地区提供了统一的书写系统,是东亚地区文明的重要象征。郑州大学副校长、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张倩红教授主持了本场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二)“文明对话与国际关系”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前书记赵文洪研究员以“财富愿望与中欧工业文明”为题,分析了中欧两地的历史背景、具体情况,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探讨了财富愿望与工业文明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魏楚雄特聘研究员以“东方与东方文明的核心”为题,从“何谓东方”出发探讨了学者们对“亚洲”这一概念的不同定义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指出要把研究重点从外部、从帝国主义和东方主义的视角,转移到从内部、从本土和本区域的角度来重新构建亚洲研究。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教授以“平行与交集——近代以后日本的中国文明认知及实践”为题,从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中的文明表述分析了其内涵与意义,指出中日关系直面新的历史节点,更应厚植人文基础,钩深致远;并对东亚共同体建构的前景与亚洲文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梁志教授以“胞波情谊的由来——中缅建交及其以后”为题,指出中国应正视、理解、接受甚至适应缅甸在中美两国间的平衡外交,既要缓解缅甸对中国的疑惧,又要避免缅甸过高估计自身的战略地位。云南大学副校长肖宪教授主持了本场主旨报告。

    两个分论坛分别以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及东亚文明的融合共生为主题,近20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报告。在前者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沐涛教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姚远梅副教授、郑州大学亚洲研究院执行院长葛继勇教授、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所长于向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唐代文明研究院院长拜根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俞金尧研究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王琛教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庞卫东教授等近十位专家学者分别以西亚文明对古代东北非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的影响、部落社会演进与阿拉伯早期国家生成、波斯文明与中华文明互鉴历程、印度的南亚文明虚假叙事话语体系、从文字到文明——东西文明交流的再认识、南海一一文明交流融汇的结点、唐代丝绸之路上“文明互鉴”的展开、关于近代早期世界市场中心的问题、关于中印关系的若干思考、美国智库的南海研究——主要议题、观点分歧与影响力评估等为题进行了报告,先后针对阿克苏姆文明、波斯文明、南亚文明、东西文明交流及南海问题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且深刻地探讨,指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更加紧密和频繁,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后者中,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教授、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牛军凯教授、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思佳副教授、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何华珍教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吴光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韩铁英研究员、山东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邢永凤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陈小法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李铭敬教授、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周妍副研究员等人则主要以东亚文明为依托,报告题目有清代安南使节的地方接待、越南“神迹”文献中的宋朝杨太后信仰、越南古代史家对本国“郡县时代”的书写与重构、近现代中日汉字词源流考述、妈祖文化在日本传播、从日本町内会的演变看中日文化交流互鉴、周易东传与日本的易学教育、日本遣明使与大运河文明的东传、中国佛教典籍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近代中日笔谈空间的形成与转型等等,探讨了中华文明对日本、越南的辐射及影响,指出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的融合共生现象不仅促进了东亚的文化繁荣,也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和谐的东亚地区。

    在主旨报告(三)“亚洲文明研究的核心视角”中,肖宪教授以“站在东亚看西亚——对伊斯兰文明的再认识”为题分析了伊斯兰文明的特征——和平、包容、理性,指出对伊斯兰文明的认识必须严格与极端主义区分开来,中华文明应加强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与对话,加强对伊斯兰文明的认识和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徐建新研究员以“关于日本文明的几个问题”为题分析了日本早期文明与外部世界密切的关系,指出与典型的原生形态的核心文明相比,日本早期文明的形成过程是比较短暂的;中国文明始终是日本最大的参照系、最大的“他者”。张倩红教授以“何谓亚洲”为题从地理概念、政治概念、文化概念等进行分析,指出亚洲国家提出的“新亚洲”战略构想,可以说是从和平发展、经济自主、文明互鉴等视角表达了对未来亚洲的新愿景。陕西师范大学唐代文明研究院院长拜根兴教授主持了本场主旨报告。

    在闭幕式中,两个分论坛的主持人代表俞金尧研究员、韩铁英研究员先后对分论坛的报告情况向大会进行了汇报,徐建新研究员畅谈了与会的心得、感想和收获;武寅研究员进行了大会总结,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并对今后的召开提出了殷切期望。郑州大学亚洲研究院执行院长葛继勇教授主持了闭幕式。



    上一条:我校胡庚申教授创立的生态翻译学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下一条:我院为退休教职工举行荣休仪式

    关闭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郑州大学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