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组**
2024年12月19日下午14:20,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青年博士论坛第73期系列活动(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组)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活动以张庆彬博士进行“中西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医西传:译介、对话、分歧”的主题报告、与会老师深度讨论的形式展开。
张庆彬博士以17-19世纪的中医针灸西传为例,梳理、考证、分析了中西医学体系、中西文化信仰展开碰撞、对话的过程与事件。这一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医生以及来华传教士是中医针灸西传的主要译介主体,他们发回欧洲的书信、报告、译作等共同构成了西方针灸知识的主要来源。西人对针灸的态度随着社会发展、文明强弱等因素逐渐发生改变,由最初接触针灸产生的惊奇、赞叹转变为质疑、嘲讽。探究中医西传初期西人眼中的针灸形象及其对针灸态度产生变化的原因能够为当今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带来启示。
报告指出,17世纪以来,西人对针灸的评价,大致经历了认可、否定、重新审视、再否定四个阶段。值得思考的是,17-19世纪西人接触的针灸疗法及中医体系本质上从未改变,一直有其进步价值和不足之处,但是由于认识者自身所处的历史背景、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差距等原因,西人对针灸的态度复杂,进而影响到其对中医价值的判断。
最后,与会老师围绕报告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认为,当今的中医西传不同往日,中国作为主动传播者,我们对中医的自信心和诠释能力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他国对中国医学的理解。这就要求当代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一方面要完善中医药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用经典去捍卫中医传统思维、传递中医术语的真正内涵,改善以往脱离中医理论的不对等交流。
(文字:张庆彬,图片:宋璐)
**美国文学组**
2024年12月19日周四下午,我院第七十三期青年博士论坛美国文学小组活动在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第四会议室成功举办,主题为“美国文学前沿热点圆桌论坛”。本次论坛由张雯副教授主持,张雯、周雪松、康雅丽、刘哲、袁杰五位博士围绕美国文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就科幻小说、生命书写与共同体书写等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张雯首先对本次论坛的主题和目的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强调了与会者依托各自深厚研究背景与专长进行探讨的重要性。随后,四位分享人依次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周雪松副教授首先分享了关于科幻小说的研究心得。她认为科幻小说作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主题、风格和叙事技巧上均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她通过具体作品分析,探讨了科幻小说如何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和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康雅丽博士就生命书写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她认为,生命书写不仅关注个体生命的经历和体验,还涉及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作家的生命书写作品,康雅丽博士揭示了生命书写在美国文学中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随后,袁杰、刘哲博士围绕共同体书写展开了论述。刘哲博士认为,共同体书写是连接个体与集体、过去与现在的重要桥梁。袁杰博士进一步通过详细剖析当代美国作品如《回声制造者》等,展示了共同体书写如何构建和塑造美国文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通过本次圆桌论坛,与会者不仅加深了对美国文学前沿热点的理解,还认识到不同研究话题如共同体研究与科幻小说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最后论坛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图文编辑:袁杰、康雅丽)
**英国文学组**
2024年12月19日下午3点半,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青年博士论坛英国文学组与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73期分论坛活动。本次研讨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展开,由袁洋博士主持,英国文学组李星博士、陈辉博士参与了讨论。研讨围绕“数智时代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这一话题展开。
AI数智技术为大学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袁洋博士提出将LDA主题建模运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可能性。通过LDA模型,教师和学生可以直观看出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主题和潜在主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意图。陈辉博士认为,可以深入探索LDA模型与传统文学文本研究结合的可能性与具体路径。李星博士就自己的教研课题,提出在英美文学课堂中引入VR技术的重要性。她认为,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真正“走入”文学作品的场景,增强他们的沉浸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以及历史的阅读兴趣。通过本次研讨,与会者表示数智技术给传统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改变教学思路,才能顺应时代变革。
(文字:袁洋;图片:康雅丽)
**俄语组**
2024年12月19日13点30分,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和俄罗斯语文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青年博士论坛第73期系列活动(俄语组)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报告会形式举行,俄语系张玉伟博士以“重复的诗学——论列米佐夫小说《教妹》的叙事特色”为题做汇报,余芳博士、陈胜男博士、马洛丹博士和李亘博士参与讨论。
首先,张玉伟博士介绍了中俄学界对列米佐夫小说的研究历程与现状,概述了小说《教妹》在作家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和独特地位。其次,张老师围绕列米佐夫同时代人对《教妹》的评价,并结合列米佐夫本人的艺术探索历程,提出重复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教妹》的行文布局、形象塑造和思想表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紧接着,张玉伟博士运用文本细读法,从词语、段落和情景三个层面揭示了重复手法的叙事功能和美学内涵,挖掘出列米佐夫小说特有的节奏与音乐效果。最后,各位与谈人针对小说《教妹》的人物形象、核心思想、结构特色等方面进行交流互动,不仅拓展了对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的认识,还深化了对形式美学研究的理解。本次活动在积极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
(文字、图片:李亘)
**理论语言学组**
2024年12月26日下午,我院青年博士论坛理论语言学组在第四会议室举办了以“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创新路径”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帖伊、韩艳方、王鸿策、张淑华四位博士参加了此次活动,进行了深入研讨。
帖伊博士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改变了传统外语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培养往往依赖于纸质教材、课堂讲解和有限的互动练习的现状。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创新发展,离不开AI的赋能与技术的支持。“AI是工具,教育是灵魂”,我们需要积极拥抱这一变革,以教育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构建更加智能、高效、个性化的英语读写课堂。
韩艳方博士分享了教学之星大赛参赛经历,讨论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实践案例,分享了AI技术如何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王鸿策博士从教学设计的本质出发,提出教学设计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应以大道至简为原则,简化教学流程,突出重点,通过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清晰的设计思路,灵活变换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实现高效学习,并强调深耕课堂实践对于发现教学价值的重要性。
张淑华博士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还应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入多元文化视角和跨学科内容,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创新能力。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是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创新的关键,将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文字、图片:王鸿策、张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