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裁判规则
关于股东代持的裁判规则(五)
来源:    时间:2021-02-26 20:00:00   阅读次数:
分享到:

  裁判规则:


  在实际出资人与公示的名义股东不符的情况下,法律不仅应优先保护信赖公示的与名义股东进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也应优先保护名义股东的债权人的权利。


    案件: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异议之诉案

(2016)最高法民再 360 号】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


      法院在裁判时认为,从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的内部代持法律关系的性质分析,代持法律关系其本质属于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受《合同法》相对性原则的约束,隐名股东就该债权仅得以向名义股东主张,对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产生效力。在代持情况下,即名义股东与实际股东分离时,通过合同法规制解决。即使海航集团为涉案股份的实际出资人,也并不当然地取得营口沿海银行的股东地位。在代持情形下,隐名股东的财产利益是通过合同由名义股东向实际股东转移,需经过合同请求而取得,若隐名股东请求成为公司股东,则需经过半数股东同意,其并非当然地取得股东地位。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海航集团即使对涉案股份真实出资,其对因此形成的财产权益,本质上还是一种对中商财富享有的债权。如中商财富违反其与海航集团之间签订的委托协议,海航集团得依据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向中商财富主张违约责任,并不当然地享有对涉案股份的所有权、享受股东地位。


(来源于:判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