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平教授应邀到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讲学。王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韩国传世〈玉篇〉类字典的特点与价值》,这是“跨文化汉字研究高端讲坛”开办以来的第十四场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主持,文学院及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的100余名师生参加。
王平教授长期致力于域外汉字研究,在汉字传播与应用、海外汉字文化、中外汉字古辞书数字化等领域建树颇丰,并首创域外汉字传播与应用学科、首次提出并阐释数据库汉字学概念及其理论,为韩国汉字研究所、世界汉字学会创建人之一。王教授已完成国际国内重大招标课题10余项,策划并主持开发中韩日越美德法等古辞书数据库多种,主编《域外汉字传播书系•韩国卷》(8种)、《中韩传播字书汇纂》(21卷)、《日本明治时代汉字辞书汇刊•玉篇》(66卷)。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
此次讲座,王平教授首先介绍了韩国传世字典的概念、发展脉络、发展背景、基本体例和种类。随后,王教授对韩国《玉篇》类字典进行了探源;并按照时间顺序,以《韵会玉篇》《全韵玉篇》《校订全韵玉篇》《国汉文新玉篇》《汉鲜文新玉篇》等5部李朝时期(公元1392—1910)和现代时期的字典为例,在明确作者及编撰目的的基础上,深入考察每部字典的版本、体例、内容等,不仅勾勒出韩国传统汉文字典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发展轨迹,而且揭示了韩国《玉篇》类字典的特点和文献价值。韩国《玉篇》类字典的特点包括始于《韵会玉篇》、初期附体于韵书存在、开传世字典音序法之先河、双语字典标志着韩国本土汉文字典臻于成熟、在李朝末期形成多种汉字检字法、“玉篇”至今是韩国汉文字典的代名词等。韩国传世汉文字典是研究汉字在东亚传播的“化石”级资料,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整理价值、衍生价值等学术价值,以及深化汉字本体研究、促进域外汉字研究、服务于汉字国际标准化等应用价值。王教授认为,目前韩国汉文字典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整理、专书研究、编纂历史介绍等方面,还有很大研究空间。其中,关于汉文字典本体研究,可以挖掘序跋中的文字学及词典学理论价值、字典收字及释文中的汉语语言学史料价值等,李运富教授的《简论跨文化汉字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可以从中国传世经典字典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韩国汉文字典与中国传统字典的关系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最后,王教授提出,对韩国传世汉文字典的整理与研究,可谓“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我们要利用新材料、创立新方法、形成新观点、解决新问题。
李运富教授总结指出,王平教授的讲座体现了国际视野,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近年来,王教授提出了“三重证据法”,即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域外文献相结合开展汉字学研究,扩展了学界的研究视野。其实还有少数民族地区汉字资料可以利用,汉字资源趋于多元化,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研究新的问题。韩国传世字典为什么多以“玉篇”命名呢?李教授认为,《玉篇》之“篇”意为字书,“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珍贵、美好的意义,则“玉篇”有珍贵的字书、很好的字书的意思;顾野王的《玉篇》是一本实用性工具书,所以在东亚文化圈内影响非常大,以至于“玉篇”成为所有字书的统称,故《玉篇》类字典能够体现中国文化对东亚文化圈诸国的影响。以《玉篇》类字典为研究对象,把《玉篇》在东亚文化圈内的传播历史、影响与价值研究透彻,可以成为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