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22日,首届跨文化汉字国际研讨会在郑州市黄河迎宾馆迎宾会堂隆重召开并获得圆满成功。来自德国、韩国、加拿大、日本、越南(音序)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音序)等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文博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共襄盛举。其中境外学者近30人,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研讨会”。大会由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语言文字研究所联合主办。
20日上午8点30分,大会隆重开幕,开幕式由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主持。李教授首先解题,指出“跨文化”是指超越某种文化而涉及另外的不同文化。“跨文化汉字研究”是汉字研究的新动向,包括用“跨文化”的眼光和方法来研究汉字,也包括研究跨文化存在的汉字材料和汉字现象。“跨文化汉字研究”需要国内外同行的互助合作。
随后,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教授代表学校热情致辞。她说,汉字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原是汉字的故乡,为充分发挥河南的古文字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学校于2016年9月成立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引进以李运富教授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在国内外学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两年来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项目申报、成果产出、学术活动、国际合作、资料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重大成绩,产生了广泛影响,给学校增添了很多光彩;由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承办此次研讨会,在中原大地黄河之滨召开可谓得天时地利,预祝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接下来是来宾代表致辞。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平教授指出,跨文化汉字研究已经成为汉字学、汉字史、汉字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分支,李运富教授的《跨文化汉字研究》推动了该研究的理论化、系统化;未来发展应从方法论的角度和资料共享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比分析研究,整合建设更大更便捷的资源平台,推动合作共赢。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李守奎教授回顾了汉字研究从汉至今两千多年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认为汉字研究需要回归理性。汉字在世界广泛传播,是世界文化现象,因此不仅需要国际视野,还需要国际合作。河南地处中原,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担当起了这样一份责任。此次研讨会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国际大会,相信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致辞的还有越南社科翰林院汉喃研究院院长阮俊强教授、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学院副院长史克礼教授、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长李圭甲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笹原宏之教授。
大会报告于20日上午和21日上午分三场进行,共有18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来自韩国的李圭甲教授、金炳基教授、安熙珍教授、河永三教授,来自日本的池田证寿教授、笹原宏之教授、梁晓虹教授、海村惟一教授,来自越南的丁克顺教授,来自加拿大的高岛谦一教授,来自德国的史克礼教授,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黄建新教授、王晓平教授、王立军教授、王平教授、王贵元教授、李守奎教授、何华珍教授(按报告顺序排列)。他们围绕东亚碑刻汉字文献、日本古辞书、和制汉字、奈良时代金石文、甲金文、汉字阐释、汉字哲学等主题,聚焦东亚汉字,呈现汉字域外研究的多元载体及各具特色的存在样态,探寻汉字发展演变机制及蕴含的文化价值。
根据内容,大会分四组进行了专题讨论,主要包括越南汉字及文献组,日、韩汉字及文献组,中国碑铭汉字及文献组,古文字及古汉语组等。越南汉字及文献组围绕越南文字词汇研究、越南文献研究、汉字理论研究、跨文化汉字学术史研究一起切磋新材料、探索新方法、共创新学问。日、韩汉字及文献组以中、日、韩三国跨文化交流大背景下的汉字汉语现象为基本主题,讨论内容涉及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文献和个体汉字,以及学术史、词汇、思想、政策、艺术等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国碑铭汉字及文献组讨论内容包括碑刻文献整理、碑刻文献价值、碑刻释文及字词研究等方面,各位专家学者还就碑铭中字形的处理以及文字的发展演变途径展开了热烈讨论。古文字及古汉语组与会学者就出土与传世文献的文字考释、汉字理论、词语训释、常用字词演变、文献与历史等诸多问题发表了个人观点,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闭幕式上,何华珍教授以“新材料、新视野、新学问”为关键词,对大会进行了学术总结:此次会议的特点为站位高、观点新、文献实、高密度、大容量、深交流,会议收到100余篇论文,围绕东亚碑刻汉字文献、东亚古辞书整理及数据库建设、汉字阐释、汉字哲学等多主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入讨论,与会学者的不同学术思想在会议过程中碰撞、激荡,会场气氛热烈,会议成果丰富,达到了预期目标。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叶剑先生代表下一届承办单位向在座专家学者发出诚挚邀请,郑州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志远先生代表文学院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谢意。
21日下午,大会组织召开了跨文化汉字研究国际联盟筹建会议,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各自单位审议讨论了联盟章程,并讨论了具体合作项目等。
此次研讨会是一场学术盛宴,以最新研究成果呈现汉字与异文化的融合与变异情况,为汉字学研究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汉字的创造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在本土文献和域外文献中共同呈现。大会对深化汉字的跨文化研究,推动跨文化汉字研究国际平台的搭建,东亚汉字资源数据化、信息化发展影响深远。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越南社科翰林院汉喃研究院、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汉字文明研究事业团、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惟精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浙江财经大学东亚汉字资源研究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等国内外科研、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