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涌泉教授来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讲学

发布人: 时间:2017-12-11 点击数:

    2017年12月6日下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张涌泉教授应邀到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讲学。张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走在学术创新的路上》,这是“跨文化汉字研究高端讲坛”开办以来的第八场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主持,文学院及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的200余名师生参加。

 张涌泉教授长期致力于近代汉字研究,在汉语俗字研究和敦煌文献研究、写本文献学方面建树颇丰。此次讲座,张教授首先对郭在贻先生、项楚先生、裘锡圭先生等几位恩师的治学特色及其对自身成长的影响作了介绍,然后从汉语俗字研究、写本文献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学术印记。其次,张教授对吐鲁番文书、敦煌文献、黑水城文献、宋元以来契约文书、明清档案等新材料进行了简介,指出其价值。如,敦煌文献抄写时代上起魏晋六朝,下迄宋初,是唐五代纸本文献的主要实物遗存,内容广泛,是记录当时社会状况的百科全书。张教授认为,手写纸本文献的大量发现辉耀世界,和刻本文献比肩而立,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两翼。再次,张教授指出,手写纸本文献和刻本文献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大相径庭,由此引出了许多新问题。他从手写纸本文献的特点、形式、内容、书写等角度进行了介绍。如,在校读符号中,宋人赵彦卫所引谚语“卜煞”一词,其来源并非“非”字之半、“”之省,而是抄手先在误字右侧标注一短竖,以明确需要点去的对象,进而再加上一点或二点、三点,于是删字符号“卜”和“”“”便产生了。最后,张教授介绍了在手写纸本文献的影响下产生的一批新学问,如吐鲁番学、敦煌学、徽学、中古汉语研究、近代汉语研究、俗文字学、俗语词研究等。总之,利用新材料、解决新问题、创立新学问,是学术创新的源泉。

 李运富教授指出,张教授的研究偏重历史语言材料的考证,讲得非常精彩,不仅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带来了“四个新”,让我们很受启发。

                                                           微刊链接:汉字学微刊 2017-12-12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