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联合举办第三届跨文化汉字研讨会
发布人:刘毓琪 时间:2021-10-26 点击数:
10月16日至17日,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主办,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跨文化汉字研讨会”在海琴6号楼举办。多名中外知名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共计65名学者出席或线上参会。

本次会议旨在推进汉字发展史、汉字传播史的研究,深入了解我国和周边各国的文明交流史,会议邀请国内外从事古文献、古汉语研究的专家,探讨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相关问题。会议分为开幕式、大会发言、分组发言、大会总结兼闭幕式四个环节。
大会开幕式由中文系(珠海)贾智副教授主持,他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强调了汉字对于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回顾跨文化汉字研究的过程,并且展望该领域发展的广阔前景,希望本次会议能为学者们提供一个共进共促的探讨平台。郑州大学文学院李运富教授、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哲学系(珠海)系主任陈建洪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系主任朱崇科教授先后致辞。

郑州大学文学院李运富教授

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哲学系(珠海)系主任陈建洪教授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贾智副教授
大会发言第一阶段,郑州大学的李运富教授发表论文《谈汉字研究的基本走势》,他从研究材料、研究理念、研究内容、研究地位、研究方式五个方面去分析汉字研究的发展走势并提出了“三维汉字学”的概念,主张从形体、理据、职用三个维度对汉字进行考察。

厦门大学的李无未教授以《林泰辅与唐兰:中日现代古文字学理论最初建构——以新发现<中国文字源流>稿本(1907)为核心》为题作线上发言,他对日本学者林泰辅的博士论文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并与中国学者唐兰进行对比,指出要通过比较来发现新问题,揭示其背后潜在的规律。

郑州大学的何华珍教授发表论文《日本汉文俗字的整理与研究——以日人写本为中心》,他从研究材料、日本俗字史、汉字发展史与日本俗字、俗字东亚传播与日本俗字等四个角出发,认为在研究东亚通用俗字的同时,要深入研究国别俗字,加强中、日、韩、越的俗字比较研究。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池田证寿教授线上分享了他的论文《观智院本<类聚名义抄>数据库的构建》。池田教授用简短的中文和各位参会学者问好,随后从KRM数据库概况、系统与结构、数据库界面改良和KRM校订文本与注释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日本历史上几本大型的字典和具体数据库的解释、建设,这对文字学研究领域有着重大意义。

问题讨论环节,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李玉平教授、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王安琪助理教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广州)的朱其智教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的贾智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冯先思讲师先后和四位发言教授对相关文字学问题进行热烈的探讨。
16日下午,研讨会进入主题讨论阶段,研讨按照不同研究领域分为四组进行,与会学者就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等议题展开分享,输出多元化学术成果,线上线下的专家和与会嘉宾、同学们展开互动研讨,深度交流,学术氛围浓厚。 古文字及写本组、训诂及韩国组、文献及少数民族组、日本及越南组线上线下参会人达60余人,总计报告论文56篇,研究主题多样,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成果丰硕。
本次跨文化汉字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会议对我国和周边各国的文明交流史进行深入分析,助推跨文化汉字研究国际平台的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线下参会学者在海琴六号前进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