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李运富教授应邀为河南大学文学院师生开展了题为“从《说文解字》看古黄河生态”的学术讲座,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建院10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百年华诞 百场讲座”第八十四讲。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武新军主持。
讲座伊始,李运富教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黄河文化,展示了黄河的整体走向与几大区域划分。《说文》成书于黄河流域的鼎盛时期,作者许慎亦籍贯河南,在黄河岸边为官多年。因此,探讨《说文》对黄河的记载以及黄河对《说文》的影响自然是黄河文化及《说文》研究的重要课题。
李运富教授首先论及了黄河水清岸阔的仪容生态。他先从《说文》对黄河起源的记载入手,辨析了古籍的不同说法,认为许慎之所以相信河出昆仑,是出于对黄河的崇拜心理,因而将其与昆仑神山相配,以强化黄河的重要和神圣。继而通过《说文》中“州”“漘”“浼”等字相关考证,为我们还原了一幅古黄河流域岸多檀木,水流清澈,小岛众多,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观。同时,以《说文》“淜”字为例,证明了黄河难以泳渡,激流凶险的一面。其次,李运富教授以《说文》中的有关文献展示了黄河流域的物产情况。《说文》中的农作物唯有“禾”“麦”有其专门的收割工具并且被赋予阴阳五行属性,这充分证明了二者是汉代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李运富教授从“柽”字入手梳理诸多史料,论证了红柳在黄河流域的历史分布,而许慎对“櫾”的说解也证明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存在高大树木。另外,通过《说文》对“㣇”“觬”的说解,可以看到其时黄河流域曾有过弯角食草动物和较为凶猛的食肉动物,这也反映了古代黄河流域的生态与现在有着较大差异。最后,李运富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结束报告。
![](/__local/0/1D/D1/4A4AA3553B76CDFB5A68D12952A_214064BE_1A6673.png)
互动提问环节,河南大学刘云与陈正正老师回顾了与北师大的渊源,并针对讲座中的内容与李运富教授展开了学术讨论。姚云与门艺老师从讲座内容生发开来,就说文解字的研究与利用层次、汉字的三维属性与汉字职用学、字词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思考,李运富教授对老师们的提问进行了深度解答。辛永芬教授总结了李运富教授精彩的学术讲座,并就李运富教授在问答环节所展现出的知识之广博与视野之开阔表示由衷赞叹。
讲座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李运富教授与教师们合影留念,并参观了文学院院史馆。
![](/__local/4/86/E4/7F9F8078E33EAB11AE43359BD0B_2F5FDDD1_1FA922.png)
![](/__local/4/D0/5B/2C03B7247BF94FAD24F22DC2DB6_7B10AF36_37E6C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