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举办第34期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3-04-20 点击数:
2023年4月18日晚,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在中心会议室举行了本学期第二次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博士生程婕,硕士生李茵茵、周梦圆主讲,章秀霞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中心全体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

博士生程婕同学分享的论文是《钱庆曾<古今文字假借考>研究》。该文对《古今文字假借考》版本、体例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假借考》广泛引用古籍文献,博采众家,内容丰富,是《说文》学研究中独特的材料,但钱庆曾没有把对《说文》的理解、对“假借”的认识上升到理论层面,存在着一定缺陷。章秀霞老师认为该论文内容充实、体例完善,但论文的格式和细节需加以注意。博士生任健行同学就临时义和引申义的相关问题和程婕同学展开讨论。

硕士生李茵茵同学分享的论文是《出土文献成语用字演变研究》。该文以“夙夜匪懈”“春华秋实”等六则成语作为考察对象,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出发对成语的用字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考察,并指出出土文献成语中的用字存在滞后性、单个字符与成语用字存在联动性的特点,产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有意的存古意识、使用习惯带来的格套约束和字词演变的客观规律。章秀霞老师认为该论文的选题具有研究意义,选取的用例具有代表性,但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存在问题,需加以改正。

硕士生周梦圆同学分享的论文是《<释名>经典化过程及其特点研究》。该文通过梳理《释名》的传播和接受过程,提出汉魏隋唐时期是《释名》经典化的准备期,宋元明是《释名》经典化的发展期,清代是《释名》经典化的确立期,近现代是《释名》经典化的深化期,最后指出《释名》经典化过程呈现出曲折性、交错性、非经学依附性,以及与中国语源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特点。章秀霞老师认为该论文层次分明,对于《释名》经典化过程的特点归纳清晰明了,但论文的结构仍需加以调整,同时要注意写作格式上的细节问题。

最后,章秀霞老师对三位同学分享的论文进行充分肯定,同时对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会议期间,大家积极发言,交流对论文的不同见解,会议在师生认真交流中圆满结束。
(文 贾沛玉/图 张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