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剑桥大学杨国华教授为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3-10-17 点击数:

 10月16日上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夏含夷教授、剑桥大学杨国华教授应邀访问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为师生带来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运富教授主持,文学院副院长罗家湘教授以及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全体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首先,夏含夷先生作了题为《简论出土文献整理的释读原则》的学术报告。讲座伊始,夏先生回顾了现代学者关于出土文献释读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指出传世文献的释读因流传等问题并不完全可信,会加入后人的主观看法,因而出土文献的发掘对于还原文献的本来面貌极为重要。接着,夏先生分别从偏旁的不同、假借字以及形近字讹等几个方面,说明对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的异文,在文意可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按出土文献中的原有字形释读。如,《逸周书·命训》“凡此六者政之始也”,清卢文弨据文意改“始”为“殆”,后世学者多从此说。夏先生认为“始”在文意上亦可通,且清华简《命训》“凡氒六者正之所”中“”作“”,为楚简中“始”的字形;同篇简文中又有“乃旷命以代其上,殆于乱矣”一句,其中的“殆”,字形作从心的“”,而“始”的字形为从口的“”,二者字形相异,所以此处为“始”无疑。卢文弨改“始”为“殆”恐怕不妥。

 李运富院长就夏先生的讲座作了总结发言。李院长强调,应以审慎态度看待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追求两者之间的“同”或“异”。除此之外,李院长还针对过度追求部分甲骨文“翻译对照”的现象指出,做文字研究要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观,既要逐“理”,也要求“真”,并且研究者应有意识地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随后,杨国华教授介绍了由他负责的剑桥大学仰韶文化百年研究史和遗产影响研究项目。杨教授从项目源起、项目成员、研究设计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中国史前考古遗址的发现和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概述。接着,杨教授展示了主要研究成果,指出项目下一阶段将聚焦“仰韶符号”“仰韶时代的社会”两个重点。最后,他强调仰韶文化的符号研究与古文字研究之间存在着较为广阔的合作前景,项目团队计划就该课题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展开进一步的深入交流。

 讲座互动环节,夏先生详尽而风趣地回答了现场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杨教授就全国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情况统计”的问题与王晓玉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李运富院长代表全体师生对夏含夷先生和杨国华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由衷感谢。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