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智副教授“《切韵》东传与《东宫切韵》”讲座回顾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4-04-26 点击数:
4月23日晚,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贾智副教授应邀为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师生作了题为《〈切韵〉东传与〈东宫切韵〉》的学术讲座。文学院副院长牛振致辞并主持报告,温敏教授、李晶副教授和中心硕博士研究生参加活动。
贾教授以《切韵》等中古小学书为中心,考察了日藏古籍对其接受、传承、改编的过程,探讨了日藏古佚文在语言学、文献学方面的价值。他首先介绍了《切韵》及《切韵》系韵书的基本情况,指出《切韵》是一部集前代韵书之大成的著作,但早期版本多已散佚,日本古辞书则可弥补传世本的不足。《切韵》系韵书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日本学人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普及化。菅原是善(812-880)汇集十四家《切韵》编成《东宫切韵》,韵目排列承袭陆法言《切韵》。接着,贾教授重点围绕《东宫切韵》的版本与散佚、佚文排列顺序、编排体例、引文特点等方面展开论述。《东宫切韵》原本已散佚,其佚文保存在《倭名类聚抄》《类聚名义抄》《弘决外典钞》《和汉年号字抄》等日藏古籍中。他引日僧禅觉《三僧记》载:“《东宫切韵》序云:‘东’者韵之始,‘宫’者音之宗。”解释了《东宫切韵》书名的由来,比较了日藏古籍所录《东宫切韵》引文,认为《和汉年号字抄》所录《东宫切韵》更为完备,价值较高;并用《广韵》《三僧记》等文献论证了菅原是善在征引各家《切韵》释文时,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最后,牛振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贾教授以风趣的语言、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材料,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切韵》传入日本的过程以及《东宫切韵》的特点与价值。温敏教授、李晶副教授先后发言,与贾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文 裴凯悦/图 李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