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师生参加第六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4-07-26 点击数:
为推动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汉字文化圈”文明交流互鉴,2024年7月19—22日,由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协办的“第六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华珍教授、温敏教授,文学院副院长牛振副教授、博士生李倩等应邀参加会议。
参会代表合影
7月20日上午,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成林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牟昱苍教授、原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国英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何华珍教授代表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致辞,他首先对青海师范大学对本次会议的支持与精心安排表示感谢,对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国内各高校学者表示欢迎,并回顾了以往五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精彩会程。何华珍教授代表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向与会学者介绍了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科研团队、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等情况,强调跨文化汉字研究是中心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汉字文明研究的新领域。
开幕式
会上,何华珍教授作题为《〈韩国汉字字典〉与“韩国异体字”研究》的大会报告,报告介绍了“国际汉字”与“国别汉字”,解释何为“韩国汉字”“韩国异体字”,分析《韩国汉字字典》中韩国异体字的特点,总结该字典的价值与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温敏教授提交并宣讲论文《〈经史百家音训字谱〉“古今字”研究》,介绍《字谱》“古今字”提取标准、基本面貌,与中国注列“古今字”进行比较,总结《字谱》“古今字”的价值与局限。牛振副教授提交并宣讲论文《晚清外国在华机构名称汉译用字考察——以〈行名录〉为中心》,以晚清《行名录》为主要文本,测查其中机构名称的汉译用字,总结出求吉、求美、求雅、逐渐“洋化”等用字特点,描写出用字变化的过程,探究用字变化的原因。博士生李倩提交并宣讲论文《从韩国传世汉文辞书析其汉字观》,梳理韩国传世汉文辞书的序跋引凡例等文献内容,从中分析古代韩国的汉字观,并与古代中国汉字观对比较。
中心师生合影
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温敏教授主持会议闭幕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王长林副教授作大会总结报告。王长林副教授总结本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汉字文化圈”的字典辞书研究是本次会议焦点话题;第二,新视角和新方法助推汉字研究的深入,体现在汉字研究的数字化、系统化、跨文化、理论化等方面;第三,“汉字文化圈”的稀见文献文字研究是本次会议一大亮点;第四,本次会议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日本南山大学梁晓虹教授、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黄娟老师,作为海外学者代表发表与会感言。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翔副教授代表会务组,向协办单位和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吴国升教授代表下届承办单位,向大家发出邀请,并期待明年贵州相见。
本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国内外50多名专家、学者莅临参会。本届研讨会设有1个主会场,共有7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设有5个分会场。本次会议的精彩报告和分组讨论,展示了前辈学者守正创新的学术精神,也体现了后辈才俊努力进取的科研态度。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在跨文化汉字研究的主题下,从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出发,呈现了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