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举办学期第55期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5-05-16 点击数:

2025年5月12日晚,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在106会议室举办了本学期第五期(总第55期)研究生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博士生范吉悦,硕士生李淑贤、苏郁洁主讲,刘风华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活动,中心全体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参加。

博士生范吉悦分享的论文是《甲骨学定位分析研究述评》,文章对甲骨学定位分析展开研究,分为初创、深化、繁荣三个阶段。初创阶段依据甲骨自然形态展开,推动了刻辞文例等研究的进步;深化阶段定位分析运用更广泛,并开始打破甲骨自然形态的局限;繁荣阶段定位分析的标准不断完善,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与分组类考察的方法紧密结合。文章指出定位分析在未来甲骨研究中仍具重要作用。刘风华老师肯定其文章内容全面、文献引用丰富,并建议其加强各阶段对比分析,丰富理论阐述,使论述更深入。

硕士研究生李淑贤分享的论文是《论〈左传〉天人思想的转变》,论文结合《左传》对春秋时期的天人思想转变展开论述。刘风华老师指出,文章结合了文本实例分析思想内涵与发展脉络,但是对天人思想转变的社会根源挖掘不够深入,部分细节说明不够严谨。刘老师建议深化对相关社会背景的分析,细化核心概念的理论辨析,增强论述的深度与丰富性。

硕士研究生苏郁洁分享的论文是《汉语中“感”类词缀化的现象、机制及其语义演变研究》。论文围绕汉语“感”类词缀化现象,从网络流行现状、词义演变、构词特征及流行成因等方面展开研究,兼具创新性与社会心理映射价值。刘风华老师肯定其语料详实、视角多维,并建议其增加与同类构词形式的对比研究,引入认知语言学或社会语言学理论深化词缀化机制阐释,补充历时语料对比,以凸显“感”类词缀的演变层级,增强研究的理论纵深度。

刘风华老师对三位同学的论文内容表示充分肯定,指明了论文修改的方向,参会同学对主讲人的文章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学术交流会在师生的热烈讨论中圆满落幕。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