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惊天下
三千多岁的甲骨文
我们真的了解么?
甲骨文是什么?
甲骨学在研究什么?
翻开《甲骨春秋》
答案皆在此中
甲骨文是什么?
甲骨文,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王和贵族用来占卜的龟甲和兽骨,主要是龟腹甲和牛肩胛骨。在使用甲骨进行占卜之前,要对其进行加工整治,使之平整,便于钻凿和刻辞。
占卜时在钻孔内或旁边用点燃的枝条烫灼,甲骨正面因高温爆裂会出现“卜”字形的小裂纹。占卜者依据兆纹兆象作出判断,并将占卜之事记在裂纹一旁,即为卜辞。

左为龟腹甲结构图解,右为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龟腹甲文物,中甲处卜兆清晰可见。
甲骨文例一般包括前辞(或称叙辞)、命辞(或称贞辞)、占辞、验辞等。
前辞:记录占卜时间(干支名)、占卜者和地点。
命辞:记录所占卜的具体事情。
占辞:根据兆纹所呈现的占卜结果进行判断。
验辞:记录占卜过后的应验情况。
如《甲骨春秋》P12所示:

总体来看,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书写符号系统,不仅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基本结构,还有“假借”“转注”等用字方法,能够简要记录语言。将甲骨文与现代楷书对照,我们能发现不少有趣的联系。

甲骨文记载了什么?
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战争、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上古社会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春秋》将甲骨内容分为商王世系、神灵祭祀、方国战争、田猎农耕、自然现象、天文历法、疾病生育、记事刻辞等八类,每一类选取代表性甲骨文物附上高清图片,并以图表、文字等方式予以解释说明。
1、商王世系

(《甲骨春秋》P78,刻辞卜骨,下端一片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本版卜辞记载商代自上甲至小甲所有直系先公先王的庙号。王国维据此记载,纠正了《史记·殷本纪》所载殷先王世系中“三报”次序的错误。
2、神灵祭祀

(《甲骨春秋》P81,刻辞卜骨,天津博物馆藏)
本版卜辞卜问向先王祭祀时选用何种祭牲,是百羌和百羊,还是三百牛。
3、方国战争

(《甲骨春秋》P84,刻辞卜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本版记载商与土方、方之间的一次边境冲突,正反均涂朱。
4、田猎农耕

(《甲骨春秋》P89,刻辞卜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本版正面记载商王田猎时发生的一起车祸。
5、自然现象

(《甲骨春秋》P93,刻辞卜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本版卜辞卜问天象,其中有“云”“虹”等字。
6、天文历法

(《甲骨春秋》P96,刻辞卜甲,台北“中研院”史语所藏)
本版卜辞记载了月食现象。
7、疾病生育

(《甲骨春秋》P99,刻辞卜骨,清华大学藏)
本版卜辞卜问商王脚趾有疾之事。
8、记事刻辞

(《甲骨春秋》P104,刻辞鹿头骨,1931 年河南安阳小屯出土,台北“中研院”史语所藏)
本版记载商王征讨方国后,回程中在蒿地田猎,以所获猎物祭祀文武丁。
甲骨学研究什么?
甲骨文一经发现,便引起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甲骨学逐渐成为举世瞩目的综合性学科,其所涉及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甲骨春秋》在其第五编“甲骨研究”中详细介绍了甲骨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并梳理各类研究的学术历史,总结出甲骨学史上重要的各部学术著作,有很高的学术综述价值。
甲骨学大致可分为六项研究内容,《甲骨春秋》均予以详细介绍。
1、文字考释
1904 年,孙诒让写出《契文举例》,考释出甲骨文字100 多个,这是甲骨学史上第一部考释文字的著作。
1910 年,罗振玉著《殷商贞卜文字考》,此时他已知甲骨为殷商占卜遗物。该书考定小屯为殷墟,审释帝王名号,考释文字,多有创获。
1914 年,著《殷虚书契考释》,初印本考释 485 字,增订本考释 571 字,使杂乱无章的卜辞得以通读。1917 年,王国维作《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在考先王、考礼制、考文字等方面贡献颇多。
此后,考释文字较多且精者,当以于省吾、裘锡圭为代表。

(《甲骨春秋》P113,介绍甲骨学中重要的文字考释著作)
2、历史研究
1917 年,王国维撰《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及《殷周制度论》,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商代世系大体真实可靠,甲骨文的史料价值得到极大的显现。1925 年著《古史新证》,提出“二重证据法”,即以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双重证据考察史实。

(《甲骨春秋》P116,介绍甲骨学中重要的文字考释著作)
此后,甲骨学中有关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不断,《甲骨春秋》以时间为序,介绍重要著作。

(《甲骨春秋》P120,部分历史研究类学术成果展示)
3、分期断代
殷墟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厘清每一片甲骨所属的具体时代,据此进行的商代社会历史研究才能可信。
有关分期断代的研究成果中,以五期说、组类说、两系说三类学说为主。《甲骨春秋》介绍了三类学说的主要观点,并列举出各类学说的代表学者及代表著作,可为读者提供了解相关学术史之用。
4、工具书编纂
各类工具书的编纂也是甲骨学的重要研究成果。《甲骨春秋》以辞书类、集释类、文献汇编类、论著目录类、索引类和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为类别,按时间顺序罗列出各门类中有代表意义的学术著作,展示出甲骨学在工具书编纂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甲骨春秋》P137,索引类和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的相关成果介绍)
5、通论性论著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1935 年)为北京大学授课讲义,是第一部全面阐述古文字学的理论著作,标志着古文字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其中含有甲骨文内容。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1956 年)是一部甲骨学研究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系统整理 1899 年至 1956 年之间出土的甲骨资料及研究成果,也有不少个人创见。

(《甲骨春秋》P139,部分通论性著作展示)
6、甲骨缀合
甲骨易碎,学者很早就重视缀合工作。率先缀合者是王国维(1917 年)。首次将其纂为专书者为曾毅公,其《甲骨叕存》(1939 年)缀合甲骨 75 组。曾氏又著《甲骨缀合编》二卷(1950 年),收入缀合甲骨 396 组。此后,学界甲骨缀合成果层出不穷。

(《甲骨春秋》P144,部分甲骨缀合研究成果)
7、其他
甲骨学研究内容丰富,非六大类能全然盖之。《甲骨春秋》同样罗列出其他重要学术成果。

(《甲骨春秋》P146,其他重要成果)
两万年前,华北便有智人居住
一万年前,中原大地已有了文化发展
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开始农业耕作
而文字,也在悄悄地酝酿……
郑州大学
身处天下之中,黄河之滨
沉淀中原古老厚重的文化底蕴
郑大的老师和学子们
也不断探索着这里辉煌的文明




2019年5月13日,河南省首家教育部、国家语委科研平台“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落户郑州大学,正式挂牌。这是由长江学者李运富教授领衔的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努力争取的又一大成绩。

2016年6月,为振兴中国语言文字学科,郑州大学引进了长江学者李运富教授。为配合郑州大学“中原历史文化”一流学科建设,郑州大学于2016年9月设立校级科研平台——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由李运富教授领衔组建。李运富教授先后引进专职研究人员18人,其中特聘教授5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7人。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徽标
2017年5月,就读于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李子一偶然翻到之前上专业课时买的一本甲骨文字典,她灵感乍现,给自己的好朋友—PS大神李舒桐商量合作完成甲骨文表情包,为了作出满意的动图,对于她来说盯着电脑一整天是常事。

同年7月,全套24个表情终于做完,经过严格的审核后反复修改。8月17日,顺利通过审核,两天后,这套“疯狂甲骨文”正式在微信表情商店上架,上线半年,甲骨文表情包下载量达到了10万,使用量也有68万。
想要了解一个六十岁的人
就必须知道他六岁的样子
想了解几千年的中国文明
也必须从源头开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
郑大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