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刘宏民教授、郑一超教授团队在医学Top期刊《Molecular Cancer》(IF=27.4)发表题为“LSD1 deletion decreases exosomal PD-L1 and restores T-cell response in gastric cancer”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刘宏民教授、郑一超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申丹丹为论文第一作者,郑州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单位。
据GLOBOCAN数据库2021年报道,预估2020年全球胃癌新增患者108.9万人,死亡76.9万人;其中我国胃癌新增病例47.8万人,死亡37.5万人,将近占全球胃癌人数的一半,而现有临床治疗策略存在多药耐药、靶向药物响应率低等问题,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近些年发展的PD-1/PD-L1靶向免疫治疗作为胃癌临床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胃癌患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刘宏民教授、郑一超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生物学功能及靶向药物发现相关研究工作(Embo reports 2021;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9、2020、2021、2022;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3、2015、2020、2021等等)。针对胃癌的PD-1/PD-L1靶向免疫治疗,开展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临床分析研究,发现胃癌组织中LSD1的表达与CD8的表达呈负相关,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进一步细胞及体内实验研究表明,LSD1通过诱导PD-L1在外泌体中的积累来抑制胃癌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激活,而膜PD-L1在胃癌细胞中保持不变。使用外泌体作为载体,LSD1还阻碍了其他癌细胞对T细胞杀伤的响应,而LSD1缺失则可激活T细胞功能。研究发现,虽然依赖于供体细胞中LSD1的存在,但外泌体通过抑制PD-1/PD-L1介导的T细胞功能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上述研究阐述了LSD1对胃癌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活性调控的新机制。该研究发现胃癌细胞中LSD1缺失可通过降低外泌体中PD-L1蓄积恢复胃癌细胞对T细胞的反应,这一发现阐述了一种新的机制,LSD1可以调节胃癌中的T细胞肿瘤免疫,为针对胃癌的靶向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新思路。
该研究依托药物研究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关键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开展,并获得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及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等基金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2-01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