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歧祥教授来中心讲学(一)

发布人: 时间:2019-06-28 点击数:

 2019年6月24日下午,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朱歧祥应邀到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讲学。朱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汉字与文化》,这是“跨文化汉字研究高端论坛”开办以来的第二十九场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主持,文学院和汉字文明中心师生100余人参加。

 朱歧祥教授现任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并担任台湾“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长、韩国世界汉字学会副会长、澳门汉字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以古文字为主,尤其用力于甲骨文及殷商史的研究。先后出版《中山国古史彝铭考》《殷墟甲骨文字通释稿》《殷墟卜辞句法论稿》《甲骨学论丛》《王国维学术研究》《周原甲骨研究》《甲骨文研究——中国古文字与文化论稿》《甲骨文读本》《甲骨文字学》《图形与文字——殷金文研究》《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校释》《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论稿》《朱歧祥学术文存》《甲骨文词谱》《释古疑今——甲骨文、金文、陶文、简文存疑论丛》等专著,并编有《甲骨四堂论文集》及多种文字学学术论文集。

 本次报告,朱歧祥教授首先从汉字的属性、起源、发展历史等方面出发,向在座师生简单介绍了汉字的相关知识。随后,朱教授重点讲解了汉字的特性,主要包括:1.三取其多;2.动物都站起来了;3.局部代替全形;4.地域性的差异;5.由字根衍生看物质文明;6.古文字与德目。尤其是如何通过掌握字根的衍生来解读汉字中的文化信息,从字的原形、流变与功能性全面掌握汉字知识。朱教授强调,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承接与书写的载体,希望在座听众由字根的正确掌握开始,把汉字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汉字的真相告知更多的人。

 李运富教授总结指出,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其实,汉字既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理据和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了解相关历史文化信息。汉字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符号。从这一角度学习汉字,兴趣和收获可能会更大一些。

 最后,朱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汉字字源说解、汉字教学、汉字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文 涂彝琛/图 刘正印)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