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上午,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朱歧祥应邀到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讲学。朱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谈学习甲骨文的经验——以释读甲文“祸”字为例》,这是“跨文化汉字研究高端论坛”开办以来的第三十场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主持,文学院和汉字文明中心师生近30人参加。
朱歧祥教授首先介绍了他多年研习甲骨学的经验:初学要读整版甲骨,按剥洋葱式的流程操作,利用成套、对贞、比较词例的互参对比方法通读,文字考释答案要回到原拓、原辞中检验,等等。朱教授强调,要注重文例分析与多元互较的方法,考释应先从形体入手,讲通假时要从严。朱教授建议,初学甲骨文要研读一手资料,掌握甲骨学的基础知识,注重字形、释文、字用、词例的对比与语法的互较,等等;研究论题包括王卜辞和非王卜辞互校、辨伪、甲骨卜辞的性质,等等。朱教授随后以“”的考释为例,先举郭沫若、胡厚宣等的意见,继而检讨近人将此字释为“忧”不可靠,并解释传统释读仍应维持的原因。
黄锡全教授总结指出,学习甲骨学要培养动手能力,大量阅读甲骨拓片,掌握学界最新成果,应有质疑精神,也要有阙疑精神,要善于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朱教授的报告对大家今后学习有深刻启示。李运富教授指出,朱教授和黄教授治学根底深厚,又有质疑精神,值得在座师生学习。
最后,朱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本次报告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 涂彝琛/图 刘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