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4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志翘先生应邀为郑州大学古文字学特专班作第八场专题讲座。讲座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在线上进行,题为“汉字研究与汉语史研究”。会议由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主持,古文字学特专班、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文学院师生和线上的学界同道一起聆听了此次讲座。

董志翘,文学博士,国家级高等院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历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致力于汉语史、训诂学及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各1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6项,参与日本文部省国际协作重大项目1项。出版专著及古籍整理著作21部,主编高校《古代汉语》教材2部,参编大型语文辞书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80多篇,获国家及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1项(一、二、三等奖),获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1项。

讲座围绕“汉字语用研究与汉语词汇史研究”展开。首先,董教授介绍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梳理了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理念,认为汉语史研究面对的是文献,应当有符合汉语实际的理论和方法。其次,董教授结合实例讲解了汉字、汉语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汉字、汉语发展变化的机制动因。董教授指出,无论汉语的发展还是汉字的发展,都是受到人们对于作为交际工具的汉语、汉字的基本要求制约的。这一基本要求就是求别和求简。这一对矛盾互相作用,推动着汉语、汉字的发展前进。因此汉语、汉字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之”字形的发展。最后,董教授讲解了汉字语用学研究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关系。从数字记一词、一字记数词以及字与词和词与字交互对应关系等三个角度阐述了汉字和汉语之间复杂的字词关系。

李运富教授总结了此次活动。李教授指出,研究汉语和汉字要有适合汉语实际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汉语史研究面对的是文献,研究文献首先面对的就是汉字。文字和语言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应该利用新的理论。汉字语用学主要研究汉字在记录汉语时字词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运用到汉语史研究之中。董教授不仅有敏锐的学术眼光,还有深厚的文献功底,能够做出科学的识断。他的讲座内容丰富,既具有理论高度,又结合具体例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汉字语用研究与汉语史研究,使我们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