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刘钊教授应邀来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讲学

——郑州大学古文字学特专班系列讲座之十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2-05-30 点击数:

 

 为了进一步推进古文字工程建设,发挥河南省丰富的古文字资源优势和郑州大学的学科优势,加强古文字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研究。2022年5月28日下午,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特邀复旦大学刘钊教授为古文字学特专班师生作了题为“谈出土资料在大型辞书修订上的意义”的学术讲座。会议由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主持。

 

 刘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及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侧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兼及古代汉语、先秦秦汉史、商周考古等。已出版著作十余部,如《郭店楚简校释》《出土简牍帛书文字丛考》《古文字考释丛稿》《古文字构形学》等,发表论文一百八十篇。

 

 出土资料是除传世文献外最大宗的语料库,大型字典辞书如何及时、正确地吸收这方面的语料,使其被更多的读者所知晓,是出土文献研究、辞书研究、古汉语研究诸界的共同任务。刘钊教授首先介绍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出版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近年启动的《汉语大字典》修订工作。随后,刘教授通过举例对大型字典辞书在吸收出土文献中的语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证和剖析,指出了辞书修订中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

  

 刘钊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在座师生的热烈讨论。李运富教授指出,刘教授的讲座从语言文字出发,涵盖了考古、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讲解了利用出土材料修订大型辞书的意义。内容丰富有趣,极大地增强了古文字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古文字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同学们要想达到刘教授的高度就要融会贯通,学习各方面知识。

 

黄锡全教授指出,刘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涉及古文字、古文献、考古资料等多方面;论证有理有据,运用多重证据法,不仅有文字学理论,还有丰富的考古实物材料;研究视野宽广,贯通古今;内容发人深省,带给听众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刘教授的讲座给了在座师生很多启示:第一,要熟练掌握出土文献材料,做到触类旁通;第二,要善于学习,带着问题学习,不盲从权威;第三,学习中要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勤学习,勤思考,勤动笔;第四,打好基础,不仅学好古文字,还要学习民族文字、考古材料、历史知识、文献典籍;第五,警示我们在学习、著述、编辑辞书中要脚踏实地,有理有据。

 

张素凤教授指出,刘教授是学界楷模,此次讲座使古文字班师生受益匪浅,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当以刘教授为榜样。

 本学期的系列讲座活动顺利闭幕。古文字班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一系列讲座活动不仅开阔了视野,学习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了学术动态,增加了学术知识,而且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兴趣,在诸位专家的鼓励下信心倍增,期待以后能够在古文字研究领域获得更多的成绩。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