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富教授《〈说文解字〉的“字用”思想发微》被光明日报社《文摘报》摘编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4-09-27 点击数:
编者按:2024年9月18日,光明日报社《文摘报》第6版“光明学林”以《说文解字,传承文明》为题,摘编李运富教授《〈说文解字〉的“字用”思想发微》的主要内容,该文原载《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全面总结了《说文解字》在揭示文字功用方面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
说文解字,传承文明
(《文摘报》2024年9月18日06版)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因为书中对收编的每个字头都作了形体分析,所以通常被看作“形”书,其说解汉字形体的方法得到学术史肯定。
其实《说文解字》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揭示了文字的功用。许慎在《叙》言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可见文字除了政治管理,主要功用是记载经艺,传承文明。许慎认识到这一点,很注重文字使用功能的说明。例如,许慎解释“假借”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借用现成的字记录同音的词;许慎用“古文”泛指古代文字,表面上是字体概念,实际上指的是古文字的结构和古文献中的用字;许慎批评汉代儒生常常错误地分析隶书形体来解读经书,认为他们“未尝睹字例之条”,就是不懂汉字的形义关系;许慎对《说文解字》编撰目的和编撰原则的说明也是从文字使用角度着眼的。
至于每个字的具体解说,除了阙疑者,都是首先解释字的意义,然后分析形体,实际上是用形体分析来印证意义的解说。有时在形义互证的基础上,还会引用书证,摆出某个意义在文献中的实际用例。如果古今用字不同,许慎会用“古文以为某”来揭示古代不同于汉代的用字现象。《说文解字》中收有1163个“重文”,告诉我们某个词某个义可以用不同的字记录,如“甲,古文作乙”“甲,乙古文”“甲或从某(作乙)”等,其中每组的“甲”和“乙”表示的意义相同,也就是它们的使用功能相同。《说文解字》还用“一曰”“或曰”“又曰”“或说”等说明某个字也可以表示另一个词或义,这就反映了同字异用现象。诸如此类,都说明《说文解字》从服务解读经书的目的出发,非常重视汉字的使用功能,多方面揭示了汉语字词的各种关系。
所以《说文解字》不仅是“形书”,更是指导“用字”和“解字”的书。借助《说文解字》可以释读古文字,可以解读古文献,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可以传承中华文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李运富)
材料来源: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24-09/18/nw.D110000wzb_20240918_3-06.htm
(供稿:赵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