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日本广岛大学敦煌研究中心创办者、广岛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副研究科长荒见泰史(ARAMI HIROSHI)教授,应邀为郑州大学中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师生作题为《今日的敦煌文学写本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齐航福教授主持。文学院何华珍教授、温敏教授、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葛继勇教授、王连旺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世昌副教授及院内外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到场聆听。
荒见教授以自身求学经历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引入,首先介绍了敦煌的地理环境和敦煌文献的概况。接着,荒见教授以翔实的例子论述了敦煌文学写本文献的特点、研究价值与难点,并强调了阅读原件的重要性。敦煌说唱文学写本文献的原件中存在内容、字迹前后不一致,或纸张拼合、切割、折叠等痕迹,种种看似不起眼的现象隐藏着众多学术问题,为今天研究当时的民俗文化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线索。此外,荒见教授认为敦煌佛教类写本文献的研究还可加强与石刻雕像的对比,与民俗结合到一起去解读。最后,荒见教授强调“写本上有灵魂”,敦煌文学写本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与会师生感受到荒见教授对敦煌文学写本文献的热爱、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学术热情。齐航福教授在总结中指出:荒见教授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给予我们诸多启发,今后应当继续加强这种跨学科的对话与学习。

在讲座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研究工具的选择、佛经文献中画像呈现的意图、不同版本文献对比的视角、敦煌文献所呈现的异域宗教交流状况、日本俗文学术语概念等方面向荒见教授提问,荒见教授一一给予耐心回答,师生交流气氛活跃且融洽。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 黄诗琴/图 黄诗琴 张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