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字文化园入选教育部、国家语委
《2025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教育优秀案例集》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5-11-05 点击数:
【编者按:2025年10月31日,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教育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2025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教育优秀案例集》,郑州大学中华汉字文化园作为优秀案例入选。中华汉字文化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打造“一步一史、一景一文”的沉浸式育人空间。该项目由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发起并主导规划,作为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河南省政府等八部门联合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创新转化成果,构建了集研究、教学、体验、游学于一体的实景园区,通过“实物陈列 + 数字交互 + 手工实践”的多维展陈体系,生动展现汉字演变历程及其蕴含的文化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部署要求,郑州大学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河南省教育厅的统筹指导下,倾力打造语言文化传承教育的特色园地——中华汉字文化园。该园区由国家语言文字科研机构中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文学院共同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河南省政府等八部门联合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重大成果。项目于 2025 年 5 月启动招标,同年 10 月顺利竣工。中华汉字文化园与校园环境相融合,充分利用原有景观设施,室外与室内联通,打造和谐的学习与游览空间,系统构建了以汉字为核心,融教育、科技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体系,系统展现汉字演变历程及其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园区以实物展陈、智能互动、体验实践为特色,突破传统静态展览局限,实现汉字文化的动态传播与深度认知。一期建设包含三大主题区:河源景观区以“文根中原”为主题,主要展示文字起源成熟阶段,包括仓颉造字、考古符号、甲骨春秋、情景识字等内容;眉湖东岸景观区以“字润华夏”为主题,主要展示文字从西周到唐宋的发展演变过程,包括青铜铭文、兵器文字、石鼓文字、简牍帛书文字、玺印货币文字、碑石瓦当文字,及十二生肖的古文字书写、秦代的书同文、汉代的隶变、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字事象;文学院大厅则布置为“字动空间”,作为互动体验区,融合科技与教育,可开展书法、篆刻、拓印、版印、文创等多元互动活动,大型触摸电子屏装有“字见千年”“走进甲骨看殷商”等多款人机协同学习系统和文字游戏软件,实现科技赋能古文字研究与学习。二期将规划建设“书传四海”“汉字生态”“字学典范”“书法精品”四大主题区域,进一步延展汉字文化的时空维度和沉浸式育人的文化环境。文化园深度融合学术研究与公共教育,推动形成“知信行一体强化、大中小一体贯通、家校社一体协同”的语言文化育人体系,显著提升校园人文环境与育人实效。郑州大学年均开展语言文化专题讲座、研学实践近百场,服务校内外师生、留学生及社会公众超万人次,有力支撑全民语言文化素养提升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该园区的创新亮点,主要体现在构建了“研究—教学—科普—体验—观赏”五位一体的语言文化育人机制,打造出“实物陈列+数字交互+手工实践”多维融合的展陈体系。通过将汉字基因有机融入校园景观,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育人新模式。该项目以汉字为纽带,不仅能显著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同时也构建起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助力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文化园导览图
中华汉字文化园景观石
仓颉造字主题雕塑
甲骨占卜复原区
西周何尊“宅兹中国”
十二生肖刻石区
石鼓文刻石区

秦文字精粹

字动空间互动体验区

“字见千年”互动魔屏

学生参与互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