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玲玲
4 总结
造字之初,字与词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用何字记录何词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理据对应关系反应了汉字的本来用法,即汉字的本用。汉字的职能除了本用之外还有“兼用”和“借用”等情况,所以从事实上来讲,用哪个字来记录某个词是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汉字的职能是一个动态系统,经常处于变化之中。”[①]“内”字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经过如此长的时间,它的职能也是经历了很多变化的,从变化的结果来看,主要有增益和减损两种情况。
4.1“内”字职用的增益
“内”字在产生的时候,其职能是确定的,用来记录“进入”义。在甲骨文时期,其职能是单一的。后来,为了表达的需要,它可以同时或历时地记录几个词,“内”的职能得到了扩展。其扩展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兼用扩展
甲骨文中“内”可以用来记录词项{进入},及由该词项引申出来的{纳}。在东西周时期,“内”字在词项{进入}的基础上引申出词项{里面},又由词项{里面}引申出其他兼用的用法。这一时间段内,“内”字的记录职能是增多了的。
为了清晰的展示“内”字兼用扩展的情况,列表如下:
表二:“内”字兼用扩展一览表
“内”所记录的词项 |
该记录职能产生的大致时间 |
该词项与“内”字本义的关系 |
{里面} |
西周时期 |
引申 |
{纳} |
殷商时期 |
引申 |
{房屋} |
战国晚期 |
引申 |
{妻妾} |
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 |
引申 |
{心里} |
战国晚期 |
引申 |
{内脏} |
东汉 |
引申 |
{皇宫} |
西周 |
引申 |
{汭} |
春秋末期 |
引申 |
{讷} |
战国 |
引申 |
{枘} |
战国 |
引申 |
(二)借用扩展
“内”字的很多职能是通过借用获得拓展的,在统计借用部分时,并没有区分是否有无本字。同样,我们采用列表的形式来展示“内”字的借用扩展情况。
表三:“内”字借用扩展一览表
“内”所记录的词项 |
该词项产生的大致时间 |
该词项与“内”字本义的关系 |
{退} |
西汉时期 |
借义 |
{芮} |
西周时期 |
借义 |
正是由于“兼用”和“借用”,汉字在“本用”的基础上,职能得到充分的扩展,极大地缓和了汉语字词之间的矛盾,使得数千汉字能够基本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记录汉语的需要。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看到,就“内”字存在的全过程来说,它的使用主要靠职能的扩展,或兼用或借用,真正本字本用的情况并非主流。
4.2“内”字职用的减损
通过兼用和借用,汉字的职能获得了充分的扩展,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字符职能不断扩展,字词对应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阅读的理解。为了克服这一弊端,需要对汉字职能的扩展进行适当限制。对于已经扩展了的,如果影响职能分辨,可以减少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这就是汉字职能的简缩。[②]此外,我们在分析汉字职能减缩的时候,不仅仅指义项个数的减少,也包括该字使用频率的降低。
根据李运富先生对汉字职能简缩的分类,汉字职能减缩分为三种情况:异体字分工、母字分化和另造新字。“内”字职能的简减情况,既有本用、兼用的简缩,也有借用的减缩,我们也采用这三种分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
表四:“内”字职能减缩一览表
职用的分类 |
减缩的词项 |
减缩时间 |
取代该词项的字 |
与“内”字的关系 |
本用 |
{进入} |
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 |
入 |
异体 |
兼用 |
{里面} |
|
|
|
{房屋} |
魏晋时期 |
|
|
{汭} |
春秋末期 |
汭 |
分化 |
{内脏} |
晚清时期 |
|
|
{皇宫} |
晚清至民国时期 |
|
|
{妻妾} |
|
|
|
{心里} |
|
|
|
{纳} |
南朝时期 |
纳 |
借用分化字 |
{讷} |
战国时期 |
讷 |
分化 |
{枘} |
战国时期 |
枘 |
分化 |
借用 |
{退} |
西汉时期 |
退 |
借用他字 |
{芮} |
西汉初期 |
芮 |
借用他字 |
通过对“内”字职能历时演变的考查,我们看到“内”字的记录职能处于一个动态系统中,既有扩展又有简缩。在现代汉语中“内”字的职能还有以下几个:记录词项{里面}、记录词项{妻妾}[③]、记录词项{心里},这是其职能扩展之后又简缩的结果。
4.3“内”字职能及字词关系总表
从“内”字产生一直到现在,其职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内”就现代汉语来看,“内”字的职能是减少的。我们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其职能及变化过程。
表五:“内”字及相关各字职用
用字 (相关字) |
记录 词项 |
义值 |
音义关系 |
使用 属性 |
字际关系 |
使用时代[④] |
消失时代[⑤] |
殷商 |
西周 |
战国 |
秦汉 |
唐宋 |
元明 |
清 |
殷商 |
西周 |
战国 |
秦汉 |
唐宋 |
元明 |
清 |
内 |
{入} |
进入 |
本义 |
本用 |
异体 |
√ |
√ |
√ |
√ |
|
|
|
|
|
|
|
√ |
|
|
入 |
本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1 |
{内1} |
里面 |
由 {内}引申 |
兼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2 |
{内2} |
房屋 |
由 {内1}引申 |
兼用 |
|
|
|
√ |
√ |
|
|
|
|
|
|
|
√ |
|
|
内3 |
{内3} |
妻妾 |
由 {内2} 引申 |
兼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4 |
{内4} |
内心 |
由 {内1} 引申 |
兼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5 |
{内5} |
内脏 |
由 {内4} 引申 |
兼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6 |
{内6} |
皇宫 |
由 {内2} 引申 |
兼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纳} |
交纳 接收 |
由{入}引申 |
兼用 |
本字与借用分化字 |
√ |
√ |
√ |
√ |
|
|
|
|
|
|
√ |
|
|
|
纳 |
本用 |
|
|
|
√ |
√ |
√ |
√ |
|
|
|
|
|
|
|
用字 (相关字) |
记录 词项 |
义值 |
音义关系 |
使用 属性 |
字际关系 |
使用时代 |
消失时代 |
殷商 |
西周 |
战国 |
秦汉 |
唐宋 |
元明 |
清 |
殷商 |
西周 |
战国 |
秦汉 |
唐宋 |
元明 |
清 |
内 |
{汭} |
河流汇合处 |
由{入}引申 |
兼用 |
源本字与分化本字 |
|
|
√ |
√ |
|
|
|
|
|
|
√ |
|
|
|
汭 |
本用 |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枘} |
榫头,纳入榫头 |
由 {入}引申 |
兼用 |
源本字与分化本字 |
|
|
√ |
√ |
|
|
|
|
|
|
√ |
|
|
|
(枘) |
本用 |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讷} |
言语迟钝 |
由 {内1}引申 |
兼用 |
源本字与分化本字 |
|
|
|
√ |
|
|
|
|
|
|
√ |
|
|
|
(讷) |
本用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退} |
后退 |
与{内}音义无关 |
借用 |
借字与本字 |
|
|
|
√ |
|
|
|
|
|
|
√ |
|
|
|
退 |
本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芮} |
诸侯国名 |
与{内}同音而义不同 |
借用 |
借字与借字 |
|
√ |
√ |
|
|
|
|
|
|
|
|
|
|
|
芮 |
借用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为《“内”字职能及相关字词研究》一文第六部分,由时玲玲硕士学位论文《“内”字职能及相关字词研究》节选改写而成,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收入李运富主编《汉字职用研究∙使用现象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
[①] 《汉字汉语论稿》李运富,学苑出版社,2008年,P195。
[②] 《汉字汉语论稿》,李运富,2008年,学苑出版社,P200。
[③] 在现代生活中是一夫一妻,不包括“妾”,此处仅指妻子。
[④] 此处的使用时代包括某字记录某项职能的最早时代与从出现到消失的一段时间。
[⑤] 此处仅在某字某记录职能消失的最早时代作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