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校新闻 正文
新闻动态 学校新闻 视频新闻
学校新闻

[附属小学南校区]青春诵典传雅意 杏坛润心育新枝

——附属小学南校区举办青年教师朗诵艺术专题培训

日期:2025-03-24 信息来源: 浏览量: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朗诵素养与教学能力,2025年3月18日下午,郑州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康复前街小学部)特邀杨国祥老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艺术与教学实践”专题培训。本次活动以理论讲解搭配实战演练,吸引了二十余名青年教师踊跃参与,一同沉浸于朗诵艺术的独特魅力之中。

一、理论固本,解析朗诵艺术内核

讲座开场,杨国祥老师直入主题,从朗诵艺术的本质出发,着重强调“情感是朗诵的灵魂”。他指出,扎实的基本功是朗诵表达的基石,将其归纳为“声、情、气、态”四个关键维度:借科学的气息掌控,实现声音的饱满有力与持久稳定;凭精准的文本解读,传递细腻丰富的情感层次;靠清晰的吐字归音,展现语言的音韵美感;以自然的肢体神态,增强表达的感染力。期间,杨老师以《我爱这土地》里“嘶哑的喉咙”为例,现场演示气息下沉与声带控制的技巧,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

二、以形达意,揭示态势语言奥秘

面对青年教师普遍关心的“态势技巧运用”难题,杨老师通过正误示范对比,深入浅出地解答。他强调,态势并非刻意表演,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适度的手势、眼神交流与步伐移动,既能助力学生理解文本意境,也能使朗诵者更快融入情境,达成情感共鸣,实现“声未出而意先行”的教学佳境。

三、实战提能,演练促进课堂应用

为巩固学习成果,培训特别安排了分组实训环节。单人朗诵时,青年教师赵老师朗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杨老师指导其放慢语速、加重气息起伏,使诗句蕴含的爱国情感更具震撼力;双人合作环节,两位青年教师以“对话式朗诵”创新演绎《致橡树》,借音色的强弱变化,鲜活地诠释出诗歌中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杨老师对每位教师的表现逐一细致点评、优化细节。参训教师纷纷感慨:“这种‘理论 + 拆解 + 实操’的培训方式,为课堂朗诵指导提供了系统实用的方法。”

此次培训是我校“强师赋能”系列活动的精彩篇章。未来,我校将持续推动高校优质资源下沉,通过常态化教研培训,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赋能,着力打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活力课堂。


编    辑: 李怡瑶

一    审: 李运国

二    审: 周庆红

三    审: 梁冬松




邮编:450052

电话:450001

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49号

Copyright © 2024 郑州大学附属中学 All Right Reserved.